秦漢工匠
秦漢工匠
巴比埃里-洛,安東尼 J.
上海三聯書店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貫穿文物,講述階級流動、經營計算、男女分工、罪與罰、汗與淚的秦漢工匠史 ★2023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評選TOP30入圍作品目 ◎編輯推薦(看點) ★男女工匠,是名士、是奴婢、是刑徒,他們締造了秦漢中國,我們必須體認自己的經營算計,工作的環境、方法與時間,共情他們的社會和地位、階層流動困境、男性分工的製度邏輯、被奴役剝削的苦痛,因為,沒有女性工匠,就沒有工坊生產出的織物、漆器;沒有男性工匠,就沒有青銅、鐵器;沒有數量明顯的男性工匠,就更沒有秦漢皇家以及「中產階級」的宮室陵墓。 例如鎏金工人“黃塗工”,他們需將金箔和吸入汞合成的、帶有粘性的金汞劑塗抹在金屬器物上。隨後器物被置於低溫下烘烤,汞蒸氣為劇毒氣體,而金則短暫地澆在器皿表面。由此,因汞中毒而造成不可恢復的神經及器官損傷,這是工匠們的日常。本書不僅是一部堪稱「如何把沉默的人造物轉化為言語史料」的藝術史方法論示範,同時也是「近25年來,對漢代社會經濟史最重要的英文專著」。美國列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美國歷史學會詹姆斯‧亨利‧布列斯特著作獎、美國大學藝術協會查爾斯‧魯弗斯‧莫瑞最佳藝術史著作獎…秦漢是一個充滿審美化的物質生產的世界……大一統造成了國家財力集中,官僚制導致中產階級的出現,以及為服務這個新的社會結構所構建的新的象徵系統,使秦漢的物質文化版圖,無論形態、規模或分佈的範圍,都與商周的截然有別的……以物質文化或藝術史為視角,揭示並感受制度這種化生產中的人性之緯,李安敦教授的《秦漢工匠》一書,是目前唯一的一部。 ……同時,本書亦是一本可稱為「如何把沉默的人造物轉化為言語史料」的方法論示範。 ——繆哲(著名藝術史學者、浙江大學教授)李安敦教授釐清了工匠的社會地位以及官方資助和法律限制對產品所帶來的影響。本書在捐贈了博物館中的精品,是在怎樣的條件下製作出來的。 ——魯惟一(著名漢學學者、英國劍橋大學教授) 透過博物館的玻璃展櫃鑑賞中國的漆器、青銅器、塑像,會好奇這些裝飾精美的隱碗人們是如何製作的。雖然本書在器物製作方法上著墨不多,但李安敦教授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帶我們超越一件器物或建築的特色物理、男性工匠的生活,進入複雜且隱藏極深的早期。 ——羅森(著名中國考古社會學者、藝術史學者,英國皇家大學教授)本書是對早期帝制中華文明時期手藝、工業組織的全新權威的研究。無疑也是近25年來,漢代社經史最重要的英文專著。 ——羅泰(著名考古學學者、藝術史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內容簡介 自僱工匠、受薪工匠、承包工匠、學徒工匠、工匠工匠、刑徒工匠、貧困工匠,是這些真正具體的工匠工匠,創造了秦漢中國。李安敦教授透過這本書,使我們了解這些活生生的人以及他們背後的複雜的社會、商業和技術網絡,讓我們從走馬觀花中停下腳步,開始體悟千年前的物質工匠背後,有與後來的你我一樣的人性。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