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要命還是要靈魂:醫病衝突中的跨文化誤解*

要命還是要靈魂:醫病衝突中的跨文化誤解*

(美)安妮法迪曼

上海三聯書店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定價 $17.00
定價 售價 $17.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本書講述了一個在美國寮國裔家庭為女兒醫治病的真實故事。黎亞一家是苗族難民,1980年從寮國移民來到美國。亞大約三個月大時,突發黑人,被母親趕來默塞德醫院求診。不通苗語的急診醫生生將黎亞誤診為“中世紀心臟病”,開藥後便請他們離開。在往後的歲月中,黎亞絕地進出醫院,在被專業醫生解剖後,她的情況仍不見好轉。醫生發現,黎亞的父母根本沒有照指示給黎亞服藥。

在苗族,工程被認為是一種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亞特別受到父母的愛。黎亞的父母更相信苗族傳統的治療方式,他們認為醫生開的藥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生病。在黎亞病情越嚴重時,​​他們已經無法相信醫生能夠治好黎亞。

雙方語言不通,中東地區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醫學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靈魂”,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導致了一次次醫病溝通淪為徒勞。

作者一方面以溫情細膩的語言記述了故事經過,另外以人類學的筆法理性地論述在美苗族的民俗文化、過往經歷與生活現狀,兩部分如蒙太奇般穿插進行,如紀錄片表演般講述了一個關於生命與愛的故事,同時構建出斧調的群像。

⭐️媒體推薦

2019年,被Slate列為過去25年最偉大的50部非虛構作品之一。

本書深入探索兩種不同文化共存時所引發的不安,引人入勝又啟迪……法迪曼的書很了不起的一點,是她能平衡而細膩的表現出這些不同的文化及其封閉的觀點,而她的公平不是冷酷、不和諧,而是溫暖、相知相惜的,她看到了,也擁抱了今天事件的兩個方面……不同凡響、兔子思想的人

——《華盛頓郵報》(華盛頓郵報)

以詩歌般的優雅、懸疑與驚心的筆法所承載的一部既深入又充滿人性光輝的人類學調查。

——《新聞日報》(Newsday)

這本精彩的書講述了一個沉痛的悲劇……它既沒有英雄,也沒有反派,但它有豐富而無辜的痛苦,以及令人難忘的寓意……這是一本悲傷但優秀的書。

——《紐約時報》

法迪曼以高超的敘事技巧,繪畫出西方醫學和苗族文化的衝突世界。

——《紐約客》

法迪曼高度敏感風格的報道,同樣是在鴻溝上的一條巨大的文化探索。

──《時人雜誌》(人物雜誌)

法迪曼給我們一個敘述性的故事,但和任何驚悚的故事一樣引人注目,故事中出現大量人物,人們都愛上黎亞。這本書的倡議,呼籲我們的醫界大老要考慮到移民父母對疾病和健康的看法。這本令人驚奇的書不僅幫助我們認識其他文化,也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文化──我們最深刻的對於神祕的身、心、靈的關係的信念,同樣因之改變。

──《Elle雜誌》

✨名人推薦

這本書除了醫界、文化人文學家、新聞記者之外,任何對如何在越來越小的世界中交往有興趣的人都必須讀一讀。法迪曼對於一心一意要自己解決問題的苗族人能感同身受,對盡責的醫生、社工和政府官員,她也具有同理心,這使得她的故事既豐富又充滿人性的光輝。有時是多種文化和諧共存,互相體諒,有時是生死交關,得是在戰時或在急診室裡。但不論場景為何,法迪曼的報道嚴密,文字讓人讀來欣喜。從開始到最後,其成就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麥可‧貝魯貝(Michael Bérubé),醫學研究學者、文學家

1982年黎亞工程後,黎亞家人一心信賴將她送進默塞德醫院時,每個人都失控了。法迪曼黎亞何以譴責西方醫學的問題,以美麗而痛心的文筆勾勒出了這封信服的故事。

──史蒂夫‧溫伯格(Steve Weinberg),知名作家、文學教授

本書改變了醫生看待自己與疾病的方式,作者讚揚人類互動的複雜性與特性,這有助於醫療實務的建立,同時指出修改的方向,也讓讀者在這個文化中錯誤地放置了悲劇、醫療的咳嗽與自認高明的善意中,無比心碎。

-佩里‧克拉斯(Perri Klass),權威醫師、得獎作家

很少有像書這樣讓我必讀的非文學讀物,本書探討的主題包含了文化、鴉片、醫藥以及越戰,並以如此近乎完美的寫作技巧呈現出來。我讀完既悲傷又深刻。

-林內亞·蘭農(Linnea Lannon),資深主編

法迪曼是個高手。她的報導具有啟發性,她的寫作風格優雅,她的故事扣人心弦。本書是一部令人難忘的非虛構作品。

-大衛‧麥克林蒂克(David McClintick),資深調查記者、得獎作家

任何曾經思考過美國醫學現況的人,都會深感震撼。但介面如此……在法迪曼筆下,書中的人物也展現其人性,以及脆弱與公平的一面。

-舍溫‧B. 努蘭(Sherwin B. Nuland),知名醫師、得獎作家

這是安妮法蒂曼的第一本書,也是一本好書,將難民老人為保護重病女兒的大愛、努力維繫古老文化傳統,以及社工人員和醫院科技官僚的傲慢,都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 阿爾·聖托利(Al Santoli),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高級官員、亞洲政策顧問

法迪曼這個記錄苗族家庭與美國醫護體系的故事,直指許多我們這個號稱世界最佳醫護體系的薄弱之處。

-朱迪安‧比格比(JudyAnn Bigby),美國麻省衛生與福利廳長,權威醫師

法迪曼以一個小說家的優雅講故事,她扮演了文化裡的角色,研究那些互不了解的人,觀察出來如果我們事先知道有哪些事或哪些話語可以做到或說的,故事就可能有不同的結局。

──理查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資深記者、知名作家

獨特的美國社會人類學研究之作。

-路易絲‧史坦曼(Louise Steinman),著名作家

發自理性和感性的力作。我忍不住吸氣,然後再看一遍,再一次思索其中的深意。本書是醫學悲劇的研究之作。

-大衛‧H. 馬克(David H. Mark),醫師、《美國醫學學會期刊》主編

本書是法迪曼的大作,費時九年才完成,寫的是加州默塞德郡一個重病女孩的故事……發生在黎黎亞身上的故事既給人啟發,也讓人深思。

-克里斯廷·範奧托普(Kristin Van Ogtrop),時尚生活雜誌資深編輯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我並沒有計劃要買的書,八個小時以後,我只有在結帳時才暫停埋首其間,我開車回家,待我閔上安妮·法迪曼的《黎亞的故事》,我開始打電話給各位朋友……這是一本重要的書。

-萬達‧A. 亞當斯(Wanda A. Adams),知名作家

🏆獲獎記錄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紐約時報》年度好書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美國沙龍圖書獎等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