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譯:深入的戰敗:日本的文化創傷、記憶與認同*
理想國譯:深入的戰敗:日本的文化創傷、記憶與認同*
(美)橋本明子
上海三聯書店
庫存不足:剩餘 3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1945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向日本全國廣播了《終戰日本宣言》,同意無條件投降,以為結束。七十餘年後,戰敗文化成為日本集體生活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然而,對於誰該負責戰爭、誰有罪,社會內部出現了曠日持久性的分歧,其間是:為什麼要打一場打不贏的戰爭?為什麼要為一場預謀失敗的戰爭屠殺和屠殺?
在本書中,橋本明子發現了明顯的相互觸觸的戰爭記憶:「受害者」「施害者」和「英雄記憶」。這種缺口塑造了戰後一代對歷史和自身的理解,並影響至今。本橋明子藉由民族誌、訪談和影像分析,以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分析,再現了日本戰敗創傷記憶的近期過程:政府、媒體民族沉默、生育沉默、媒體沉默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因由? 民族主義、和平主義、和解主義,哪條才是面對或許黑暗歷史的正確裝備? 配備個人或國家,唯有誠實地回答這些問題,汲取其中的歷史經驗,才能超越皇冠與創傷,免於重蹈覆轍。
◎ 作品看點
★深刻理解戰後日本歷史問題的關鍵所在,了解日本政府如何搪塞戰爭責任,一般民眾如何迴避戰爭責任。
面對難以彌合的文化創傷,日本社會內部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日本戰爭記憶,分別視日本為保衛戰爭的犧牲者、受害者和施害者,據此延伸出處理歷史問題的方式:民族主義、主義和平和解主義。釐清戰爭記憶的來龍脈絡,深究其社會和政治根源,方能理解戰後為何在三個選項中游移不定,始終未能正視其戰爭責任和歷史。
★ 紀念活動、影視作品、報紙漫畫,誰在塑造日本的戰爭歷史?
作者以一手資料塑探查日本戰爭歷史的形過程:試圖重建國家人權的官方紀念活動和政治表演;採用紀錄片、讀者來信、論等形式,重啟戰爭責任主角,以期日本能承擔戰爭責任的報媒體;強調個人和家族在戰爭中的悲慘遭遇,以受害者身份呼籲和平主義的動畫電影……戰爭記憶不是個體鐵板結構,是國家、科學、媒體等歷史權刊在歷史權上的結果。
★ 當基礎教育服務於政治訴求時,教科書如何成為戰爭記憶的新戰場?
作者深入分析了5家出版社的15本歷史和公民學高中教材,探索日本教材以預設立場和視角解讀戰爭歷史:是有意識選擇的侵略之戰?還是因政治經濟壓力、不得已為之的必要之戰?用詞和敘事框架的不同選擇,隱含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和理性判斷。
★ 著名學者沙青青導讀,孫歌、小熊英二、伊恩‧布魯瑪誠摯推薦。
◎ 名人推薦
如果你想知道日本人對戰爭史的看法,這就是本來必讀之作。日本的戰爭記憶並非只有一種:講述英雄的「美麗之國」的記憶,講述被害者的「悲劇之國」的記憶,講述加害者的「可憎之國」的記憶串聯在一起。讀者能在本書中發現歷史認識問題的必要史實與理論。另外,也能學到如何正確地尊重生我養我祖國的過錯,追求普遍性的道德知識分子的行為吧。
——小熊英二
橋本明子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增強的個人風格和徹底的誠實,寫了一個讀之令人心酸的話題。這是一個如此罕見的組合,每個對歷史感興趣的人都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伊恩布魯瑪
本書以新的研究方式討論了一個老問題:分裂的透明戰爭記憶形態,以及隨之而來的重建統一日本的困境。這個戰爭結束之後解決了幾代日本人的老問題,曾在思想界內部和日本社會引起過多次爭論。本書並沒有為這個老問題增添新的內容,其實令人信服地告訴我們,這個老問題並沒有,隨後並沒有過時;世代更迭,它仍然存在,並催生著後續事件。
作者的國際生活背景,以中文讀者為對象的寫作動機,使得本書使用了淺近近乎止步的「日本外部視角」。與日本社會的距離感使避免作者陷入其內部的思想衝突,但也束縛了本書的思想深度。對於了解戰爭記憶的中文讀者來說,本書或許是很適合的入門書,希望它能進一步引發和解的追問與思考。
——孫歌
對猶太人來說,創傷已不再是一種生活經驗。但在今日的東亞,戰爭記憶的政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橋本明子以一種比較的視角,對日本人在戰後十幾年間創傷處理記憶的方式進行了深入而富有同情心的分析。
——安德魯‧戈登,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
無論在理論或實踐層面,《終極的戰敗》都堪稱是一項重要的成就。日本長期的失敗在身分認知上遭遇了令人震驚的裂痕,這些裂痕將在未來幾十年影響全球政治。
——傑弗瑞‧C.亞歷山大,耶魯大學社會學教授
在橋本的文化分析中,她更多地將著眼點放在局部地區的家庭,集體記憶在非西方國家形成的方式以及目前主導地位的西方國家的不同地點。這是一本寫好的書,文筆流暢觀點犀利。
——馬克·A.沃爾夫格拉姆,哥倫比亞大學人權研究所教授
《深化的戰敗》為zui近崛起的「集體記憶」的討論提供了寶貴的貢獻。不過,在本書裡,橋本卻深刻質疑了這個概念的價值,反而認為對於戰爭創傷,人們存在著相互競爭、不一致的記憶,這對當代日本極為重要。
——《美國社會學雜誌》
橋本將我們的目光吸引到民族主義、和平主義與妥協主義的組成敘事中,以此激發長期籠罩在戰敗陰影下的民族與政治認同。
——《日本時代》
在這本及時、讀之令人心酸、語言簡潔的書中,橋本提出了日本自戰後一直存在的「歷史問題」。透過針對大量的初級資料進行研究:電影、電視、報紙、紀錄片、小說、訪談、口述歷史、教科書……她的結論是,從日本的角度來看,日本從未有過一致或統一的敘述。總結:這是一篇必讀書。
- 選擇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