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向左,美國向右? *
北歐向左,美國向右? *
(芬)阿努·帕塔寧
上海譯文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當「佛系」維京人遭遇「內卷」美國
◆北歐不是神話,如何打造永續幸福國度
芬蘭記者阿努·帕塔寧2008年搬到美國,她本來是一個充滿自信的人,有成功的事業和馬德里的社交生活,然而來到美國後不久就變得謹慎慎微,充滿了自我懷疑。她發現,這裡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從購買一部手機到為教育和兒童保育進行稅務申報——和自己的北方歐洲老家相比都更加複雜和充滿壓力。心臟病,她把自己嚴重的焦慮推給了自己難以適應自由的新環境。但隨著越來越了解更多的美國人,她發現他們也和她一樣倍感壓力。為了理解美國和芬蘭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她開始仔細觀察這兩個國家的日常生活,從政經文化、教育、社會福利、醫療保健、兩性關係、工作稅制等政策差異優劣,在詳盡的調查研究基礎上給出了具體建議。她闡明了那些說北歐國家是「大政府」「高稅收」「福利國家養懶人」的常見誤解,指出美國的財政至上原則導致公民生活更大的風險性和更強的依賴性,普通人維持基本生計的成本也遠比北歐國家更高。北歐生活方式讓人類的生活更加舒適、自由,這也說明了追求卓越的願望並不像美國人對利潤動機的所暗示的那樣脆弱和軟弱。也許生活比金錢更重要,這在全球各地都是一致的。
媒體推薦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阿努·帕特寧擅長把朋友的搶先的國家統計數據中,下筆審慎,論證明斷。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熱情洋溢,主張精闢的論述。
◆《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融合了紀實文學及回憶錄的精彩作品。
◆《書單》(Booklist)
阿·努帕特寧對家鄉的,以及對美國中產階級艱苦生活的真誠關懷,讓全書充滿引人入勝的坦率敘述,精準反映美國生活大難的現狀。
◆《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
細緻,阿努·帕特寧為美國和北歐的育兒、醫療、教育、稅收制的差異做了響亮的調查。這本書可能會徹底改變對政府角色的觀感。
◆《Bustle》雜誌
2016年夏天最佳非小說類書籍。
◆《Gizmodo》網站
今年夏季預需加入必讀清單的好書。
◆《圖書館學刊》(圖書館期刊)
這本精彩好讀的作品來得時候,美國有關貧富不均及福利社會的討論從未如此熱絡過。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