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駛下摩根山

駛下摩根山

阿瑟·米勒

上海譯文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13.00
定價 售價 $13.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你如飢似渴,而你卻管這種飢渴叫。」* 一個「重愛情婚者」的婚姻故事,直擊當代人的情感困局與迷思 * 百老匯、倫敦西區常演不衰,提名托尼獎最佳戲劇、紐約戲劇委員會傑出戲劇獎 《駛下摩根山》(又名《特殊病房》)是一部關於托尼獎最佳戲劇、紐約戲劇委員會傑出戲劇獎 《駛下摩根山》(又名《特殊病房》)是一部探索性的人類戲劇時代、米勒第一部。主角萊曼·菲爾特野心勃勃,精力充沛,坐擁一切:蒸蒸日上的保險事業,詩人的名聲,敬愛他的孩子和妻子。一個暴風雪之夜,萊曼在前往埃爾米拉途中的摩根山路上遭遇車禍,重傷昏迷,被留院住院的特殊病房。妻子萊奧正在病房外焦急等待,此時,另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匆匆趕來,也自稱是萊曼太太。萊曼躺在病床上,半夢半醒間,他與兩個女人的回憶不斷浮現眼前。故事在過去的回憶與現實時空間不斷交錯,在兩個女人充滿震驚、疑惑、敵意和痛苦的接觸中,萊曼重婚的可怕事實慢慢浮出水面,而萊曼本人也陷入了自身的困境和心靈的困境。 該劇1991年10月由布萊克莫爾指導在倫敦首演,2000年4月在紐約百老匯大使劇院首演,共演出了140餘場,引起評論界和觀眾的熱烈反響,曾獲1999年最佳戲劇文學提名和2000年托尼獎最佳戲劇提名。 2016年1月,為紀念阿瑟·米勒誕辰100週年,由趙執導的國話版《特殊病房成功》首演於北京先鋒劇場。 *全劇所有的和人物行動都被設置在一個病房內,所反映的問題之普世性,焦慮是人人都有的“心病”,這種“心病”不分國界和信仰,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病房”來觀察這樣的“心靈”:在物質條件充裕的今天,我們意識到自身逐漸膨脹的情感需求? ——《紐約時報書評》* 最後試圖要我們相信,是一種對死亡的徹底恐懼,靈魂對不朽的原始渴望,將萊曼引入了他的憎恨。 ——《視相》(綜藝)*《特殊病房》阿瑟·米勒晚年有靈魂、有思想的一部,探討了人性、情感和價值觀,特別注重現實對現實的深刻探究。 ——週予援(國家戲劇骨劇場)*在極端貼合當前社會現狀的同時,天際也帶有批判色彩,刻畫引發了一個充滿貪欲的男性角色,體現出人自身情感需求無法捉摸的荒誕性,直擊西方人們情感生活扭曲的現狀,對現實生活有著深刻的思考意義。 ——趙以(青年導演、編劇)*這部戲用了新的戲劇概念,內心與現實的時空轉換,跳進跳出來都很快,用老套的表演方法可能不夠,聞新的東西。 ——李健義(國家一級演員,國話版萊曼進食者) *米勒90年代的首部現代作品《特殊病房》是對社會婚姻與性愛在道德與哲理方面的深刻反思,其深刻的現代性在劇中所展現的現代社會婚姻與愛情、道德倫理與性愛本能之間的悖論。在批判社會最高階層的墮落與虛偽的同時,也反思了婚姻制度。 ——胡開奇戲劇翻譯家、上海戲劇學院訪問教授、國家話劇院英美戲劇顧問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