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
嚴明、綠妖、蕭寒等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 編輯推薦 一輩子很長嗎? 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嫌麻煩。 一輩子很長嗎? 跟千禧年文物相比,一輩子也許只夠做一件事。 ★【所本書引發的關注】 ◎京東文學獎年度傳統文化圖書獎;◎豆瓣年度歷史·文化書單;◎《北京早》好書推薦再;◎“獻出我的膝蓋”“跪了”“歷史啊”“看一下,視角”……點擊上億,B站爆款,豆瓣評分您高達9.4,現象級紀錄片名書★ 【走心的創作團隊】導演蕭寒,五年的田野調查;知名非虛構寫作者綠妖,立場採訪;知名攝影家嚴明,深入紫禁城用心拍攝。以匠人精神,呈現匠人之作。 ★【首次將鏡頭對準故宮的文物修復師】《五牛圖》們《清明上河圖》、寫字人鐘、馬踏飛燕從…《修復文物的人》切入,講述不為人知的國之珍寶的日常修復。 @文物修復專家王津 修文物是跟古人對話,跟感覺歷代修復過它的工匠有交流,你打開一個鐘,你能感覺到有的修其衍衍,有的做的非常細。這人手藝怎樣,活粗糙活細,有感覺。 @文物修復專家單嘉九老說工匠精神,工匠不就是對工作點點滴滴,就是你能跟你的工作對上話嗎? 其實就是一個踏實的心境,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潛移默化,從師父那裡感悟到的精神,你不見得他去罵,而是你從他身上感受到這種精神。 ★【擇一事,終生】三年磨一把刀,以後修補一修復,今後專注於一件事…他們修繕,正在進行修繕。 @文物修復專家屈峰 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自己。很多人一般都認為文物修復工作者因為把文物修好了,所以他這麼有價值,其實不見得簡單。他在修文物的過程中,跟他觀它的交流,他對它的體悟,他已經把自己也融到裡面了。 @文物修復專家沈偉師父最常跟我們說的是要守規矩……規矩,第一個就是寂寞,守住寂寞。 ★【精美典藏】特別收錄珍稀高清文物圖、現場工作照、舊照片。四色全彩印刷,裸脊鎖線,180度平攤,伸展呈現。 ◎內容簡介 大歷史,小工匠。 擇一事,終一生。 2016年1月,《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在央視首播,隨即迅速走紅網絡,播放量累計近億,豆瓣評分高達9.4,成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紀錄片。 他們是宮裡的鐘錶匠、青銅匠、仿畫工、木器工、漆器工……他們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始終不為人所知。他們一代一代薪火相傳,是我們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宮牆外的世界鬥轉星移,宮牆內的他們卻花了幾年的時間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個鐘錶上千個零件要嚴絲合縫;一件碎成一百多片的青銅器要拼完整;一幅古畫要揭一兩個月,臨幾千個到幾十年……他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他們的身上還保留著或許濃重的匠人社會,他們走出宮牆,和普通人也沒有區別,他們用一生的作品,最後一輩還受著歲月腐蝕的作品,他們將自己的作品抹去了最後一輩。修繕了文物,也修整了浮躁的人心。 文獻資料對文物修復本身的關注,本書由作家綠妖深入十二位文物修復師,更集中於開展「修復文物的人」。書籍依文物的類別分為六個部分:鐘錶室、銅器組、模擬畫室、裱畫室、木器室、漆器室。都重點採訪了老師傅和徒弟,配以高清文物圖、現場工作照以及我們部分老照片,文藝再現了故宮傳承幾十年的文物修復歷史,也讓我們有了認識,在宮牆深處默默奉獻、不求名利,只為內心執著而奉獻一生的國之工匠。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