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黃昏或如何用鐵鎚從事哲學思考
偶像的黃昏或如何用鐵鎚從事哲學思考
[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偶像的黃昏》是尼采的晚期著作,出版於1889年,整理自他為《權力意志》一書準備的部分筆記資料。本書由十組凝練和犀利的札記、格言組成,涉及道德、理性、文化批判、美學等議題。尼采立足於來分析和評價道德,批判精神的權威、思維的痼疾以及在他看來違背人性的一切命題。他用尖銳犀利的言辭嬉笑將蘇底格拉、柏拉圖等先賢拉下神壇,重估一切價值。編輯推薦 ★尼采重估一切價值之作,向永恆的偶像-道德和理性宣戰。尼采是一位著名的偶像破壞者,他所說的偶像主要是指道德和理性。尼采認為,自柏拉圖以來,道德始終被視為最高的價值,對民眾有最大的權力,「在地球上不像善和惡更大的權力了」。他立足於生命批判反自然的道德,清除罪與罰的概念,確立生成的無罪。 ★ 提出一個全新的、根本性的認識:不存在“真實的世界”,挑戰傳統形而上學二分模式這種“西方哲學最久遠的錯誤”。西方傳統形而上學一直堅持世界的二分模式,即認為感官所觸知的變化不居的世界是“意象的世界”,理性所把握的永恆不變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在尼采看來,這是西方哲學最久遠的錯誤,他從道德偏見和理性崇拜兩方面揭示了這個虛構的根源,得出結論:只有一個世界,它是現象世界也是實存世界。 ★★“用鐵鎚思考壇”,嬉笑將先賢拉下神。尼采自詡為不合時宜者,高調地不與世俗時見為伍,積極批判精神界的權威與偶像。他不是用鐵鎚把偶像擊碎,而只是“用鐵鎚提問”,他自信破滅了這些偶像的秘密,裡面空無一物,只是靠了人性的弱點才成為最有人的偶像、被奉為最高的價值,其實並無價值。 ★ 著名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週國平是國內研究尼采的權威學者,譯文準確、優美、流暢,再現尼采的詩意與熱情。近2萬字的長篇導讀,詳解主要觀點和本書背景寫作,促成讀者讀懂原著。 ★凝練而辛辣的格言文體,「用十句話說出別人用一本書說出的東西--說出別人用一本書沒有說出的東西」。 ★尼采的批判精神在20個宣言中傳播到了日本和中國,影響了以魯迅為代表的全國新文化健將。 ★在《悲劇的誕生》出版17年後,重新明確了酒神精神。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