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恩叢書發明歷史:《高盧戰記》中的史實與欺騙
索恩叢書發明歷史:《高盧戰記》中的史實與欺騙
作者: [德]馬庫斯紹爾
發布者: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發佈日期:
存貨單位 (SKU):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內容簡介召回58~前50年,凱撒對高盧發起了殘酷的戰爭,此戰主要目的是建功揚威,可他的做法遭到了元老院的強烈反對。壓力下,擅長籠絡人心的愷撒寫了《高盧戰記》。這件作品延續了兩千年、讓高中生又怕歐洲的文學重建寶,彼時還主要是一場面向羅馬民眾的呼籲辯解白。凱撒為何能誦讀讀者?著作哪些地方避實就虛、粉飾現實,哪些地方微言大義、暗作褒貶?古典文學教授紹爾比照史實,深入剖析愷撒在體裁選擇、目光轉換、修辭技巧上,如何巧妙而隱秘,合法化其形象、美化其形象、昇華其軍功,從而博得古讀者的支持。編輯推薦 ★「人不可盡信凱撒所寫的東西。」——《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軍事與文學雙料天才的「包裝」之道 本書以傳世名作《高盧戰記》為對象,進行了一項極為精彩的文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愷撒的七世(八卷本徵戰、如何發明「歷史」歷史。 「既是紀實報道,同時又是文學活動和政治行為。」對於一部古典文學作品,《高盧戰記》的藝術性讓人著迷;一部史書,《高盧戰記》更是對以希羅多德、昔底德、李維、塔西佗乃至代人西塞羅等為代表的歷史書寫的發揚和重複。馬庫斯·紹爾的這部研究著作分為三部分——第一部“歷史條件”,主要介紹在凱撒以及愷撒執政時期之前,羅馬總體的政治環境及潛在的變革動機,例如貴人派與平民派、元老院與平民大會的矛盾,土地與不平等政策,農民的貧困與軍人的份額問題,三頭統治的權宜計策和對任何獨裁關係的預警社會價值觀;作者分析這些偵查環境和重要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促使愷撒為了自身政治利益做出徵戰高盧的決定。第二部《來自區別北方的消息-愷撒人物的戰記》是全書的核心部分,清晰地「統帥愷撒」和「作家凱撒」兩個角色。透過分析《高盧戰記》的「隨記」(評論)體裁,揭示愷撒紀借實形式,暗藏個人褒貶的做法;並結合觀察空間//情節設計、言語引用方式,以及在敘述裡插入的風俗誌等元素,感受文本是如何成為宣傳工具的。 第三部分為結語和《高盧戰記》每一卷的內容概括、批註等富有閱讀和參考價值的附文。全書的文本批評沿用了經典的記述研究方法,即以視角、速度、主題、人物、情節等元素為分析對象,沒有標新立異,但邏輯、結構完整、文風靈動,非常適合對愷撒其人及羅馬向元首製過渡時期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中,讀者可清楚觀察到凱撒的政治意圖和高超闡述的文學手法,為何也非常洞察共和國晚期的社會風俗、價值觀,理解《高盧戰記》一書便成為史學著作的經典,愷撒為何順理成章地成為與亞歷山大大帝、拿破崙比肩的歐洲最制度的英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