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最後的採訪
托妮·莫里森:最後的採訪
托妮·莫里森
中信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這些訪談曾見於《出版人週刊》《採訪》等雜誌、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等廣泛涵蓋美國民眾的媒體,跨越了超過四十年的時間。在不同時期的對話中,托妮·莫里森分享了她作為教師、編輯、作家、母親身份的眾多故事,以及這些經歷對她寫作的。她談到《寵兒》和《所羅門之歌》深受家族故事的影響,也談到自己的寫作影響抱負和黑人認同之間的關係。托妮·莫里森深刻省思了美國社會的性別和種族偏見在文學中的根基,她是當代美國文學的良知。 ★ 《最後的訪談》(第二輯)繼第一輯6位文學巨匠的訪談,近日6位來自法律、電影、社會學、文學等多個領域的非凡女性: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瑪麗蓮·夢露、簡·雅各布斯、托妮·莫里森、瓊·狄迪恩、厄拉·勒古恩,它們突破社會規約,在各自的領域創造了今天的世界。 ★ 二十世紀的世界經歷了深刻的變革,也包含女性的社會角色。本系列的6位非傳統女性既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突破了社會性別角色的期待,人生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托妮‧莫里森在文學中省思性別與種族偏見,作為美國文學良知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橫跨四十餘年的訪談中作為教師、編輯、作家、母親多重身份的故事。 ★訪談錄訪談自傳和他傳之間,透過自我和他人的兩個重視角講述自己和世界。 「最後的訪談」系列收錄《紐約時報》《生活》《電影雜誌》《時代》《採訪》等刊物媒體檔案中的即將訪談,見證時代的智慧。 ★一杯咖啡的時間,鳳凰圖勇敢充沛的心! 「她的寫作以美麗而深刻的方式考驗著我們的良心和對道德的想像。」——巴拉克· 「是語言的魔術師,她明白了詞彙的力量。她以此讓我們不安,喚醒我們,教導我們,幫助我們抓住最深刻的傷痕並試圖理解它們。」——奧普拉·溫弗裡(美國主持人)「托妮·莫里森不僅僅是一個不起眼的作家。她是各行各業黑人女性的靈感。她的整個職業生涯都保持著堅強的毅力和女性政治家和戴安娜人格。」(英國政治家戴安娜·艾勃特)(英國政治家和戴安娜人格)。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