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罪惡與夢想:死亡個人史

罪惡與夢想:死亡個人史

譯,(瑞典)皮特恩格倫著萬之

中信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定價 $33.00
定價 售價 $33.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文學戰爭的鴻篇巨著,少數史寫作的新範本。被稱為「一部不朽的歷史著作」。 ★透過39個普通人的微視角,再現戰爭中真實的一天,鋪陳戰爭轉折之月的宏交響。主劉震雲,北京歷史大學學系教授、德國史李維,軍事科學院原研究員專家、軍史作家餘戈,萬聖書園主理人劉蘇裡傾情共讀。 【內容簡介】旋轉逐漸成為北極與文明之間的鬥爭,1942年11月見證了防疫鬥爭的關鍵。這可能是整個20世紀最重要的一個月,當時一切仍懸而未決,勝利的天平左右。在該月初,軸心國似乎開始可能取得勝利;到了月底,每個人都隱約認識到,他們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類似於既往的寫作,在本書中,皮特·恩格倫無意中為我們提供了另一部自上而下的軍事歷史,而是講述了一段人類戰爭體驗的真實歷史。從美英在北非登陸的戰役到蘇聯在史達林格勒對德軍的包圍戰,從戰場的前線到後方的淪陷區,39名普通人,他們身分、隊列、陣營各異,但無一例外都捲入了保衛戰中。他們中有瓜達爾卡納爾島嶼的美國飛行員、北非沙漠中的義大利卡車司機、白俄羅斯森林中的遊擊隊隊員,有逃難於上海的12歲猶太女孩、海難後獨自漂流133天的中國海員,還有反抗以色列的德國女大學生、親法西斯的變節者……皮特·恩格倫從海量的文獻記錄中,整理出他們的日記、信件、手稿和回憶錄,記錄下他們的戰爭經歷和精神變化——有震驚和憤怒,有渴望和瘋狂,還有在極端環境下人性的扭曲和撕裂。 這是一部關於一般人在戰爭中奮戰的非凡紀事。在恩格倫的筆下,這些罕見的材料以一種震動衝擊力的形式拼音構成,構成了戰火轉折之月的宏大交響。 【亮點】 1.轟動海內外的戰爭紀實作品。關於戰火的捲帙浩繁,有學術性的,也有虛構的,而這本書透過個人史的獨特創作視角,巧妙地塑造個體與宏大敘事相互關聯的文本,賦予微小的個體和家庭以世界性和人類史的意義。版本與美國、德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考古等全球二十國、國際核心葡萄牙媒體廣泛報道,《紐約時報書評》構成一部「編輯」圖書,被稱為「不朽的歷史作品」。 2.採用多個組成傳記的寫作方式,重拾被淹沒的聲音和被抹掉的色彩。當回顧致命的史詩般時,我們很容易忘記它系關乎無數普通人的命運浮沉,恩格倫將鏡頭轉向戰爭四下39個形形色色被捲進的人,這30天對他們來說,每一天都是艱苦的一天,每個人都生活在極端的不確定性中。透過他們的戰時經歷、戰爭體驗和精神變化,講述了戰士轉折時期的平民故事。 3.不只是硝煙與戰火,更是人性的試煉場。戰爭與一戰不同的一點是,理想主義在這裡幾乎無跡可尋,而戰爭的代價更加沉重。集中營裡日復一日的實例行屠殺,遊擊在同伴執行與抗命間的艱難取捨,德國大學生因反對荷蘭暴政而接連被殺……它猶如魔鏡般映照出每個人在極限環境下的勇氣與抉擇、恐懼與麻木、扭曲與撕裂,令人不卒忍讀,愴然。 4.戰爭不是歷史書上薄薄的一頁,而是千千萬萬個體的生死急劇。當我們的目光聚焦在具體的一個人身上,才能真切體會戰爭的殘酷和荒唐。它引導我們反思戰爭背後的一切,讓戰爭的教訓不僅停留在歷史的記憶裡,而是成為影響現實與未來的檢視。 5.中譯本經過數次編校,瑞典文翻譯家萬之精細心輪,核對史實,推敲用詞,力求高品質、原汁原味講述具體敘述的動人之處。 6.客製化戰士身分人物卡牌,五選一隨機,化身歷史中人,遭遇無法逃脫的命運。 【推薦】 卡特有14年時間,《罪惡與夢想》集中寫於1942年11月。這次戰爭爆發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捲入其中,但皮特·恩格倫選擇了參與者參與者39位個人的經歷,來描述戰爭的一段歷程。就像他描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與哀傷》的知識論角度一樣,他認為,個人的感受大於整體,個體的痛苦最大。我也寫過1942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餓死了300人。我體認到,不是死了300人,而是1個人死了300萬次。萬之原文,了信、達、雅的境地,又讓皮中文文本形成了獨特的特恩格倫風格,沉重而幽默;殘酷的大與小之間,讓人感萬千。 ——劉震雲 作家、茅盾文學獎、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得主 這是一部有關戰火史的新穎作品。書中沒有關注戰爭的全部進程,也未講述重要人物的思想與行動,而是聚焦於戰爭轉折的重要時刻,著眼於回憶力描繪了39個普通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感受和情緒。作者使用了日記、書信、記錄等原始資料,又兼備記者的生花妙筆,使該書具有相當的粘性和可信性,非常值得一讀。 ——李維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德國史研究專家 聚焦具有特殊意義的1942年11月一個月,以遍布全球的39位戰爭親歷者的口述史料,以「多重交織傳記」的實驗性文本,繪製出的局部全景畫面,這似乎只有本書作者皮特·恩格倫才做得到。當讀者用筆下那些「大多數關心隱私的描述」而驚愕疑慮時,恩格倫卻淡然自道:「我什麼都沒有添加;我使用的資料來源已經足夠豐富了。」這簡直是令同行羨慕嫉妒的凡爾賽表達。若能掌握他的技巧和筆法,「似戰史」的寫作必然能不可思議的境界。 ——餘戈 軍事科學院原研究員、軍史作家 一直期待著這樣一部戰爭史,它以個體主人,從家庭主婦、牢房、思想者到一線將士……製作文字構成畫面,使讀者有強烈的代入感,身臨其境,接觸戰爭對他的感觸影響,從而調整其戰事爭觀,使自己免受戰爭蠱。很大程度,本書接近我的期望——它把相當巨大的篇幅,饋贈給個體,波瀾不驚的白描,卻藏著驚濤駭浪,把讀者思緒拍打到岸邊,溢向蘊藏的現實。 ——劉蘇裡萬聖書園主理人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