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永不停歇的時鐘

永不停歇的時鐘

[美]傑西卡里斯金

中信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31.00
定價 售價 $31.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生命從何而來?它到底有沒有內在的能動性?當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達到現實時,人類和機器的邊界又在哪裡?現代科學的一個基礎原則是,科學解釋不能將意誌或能動性賦予自然現象,我們不會說岩石誤差是因為要尋找地心,水蒸氣上升是因為要靠近天空。自17世紀中期機械論作為現代科學的核心典範以來,整個世界都被視為為一台機器,取消能動性的原則也延伸到對生命現象的解釋。然而,這項原則同時伴隨著兩個相互競爭的生命模型,引發了一場持續四個世紀的爭論:生命本質是由外力驅動的動作的鐘錶,還是主動的、永不停歇的時鐘。 這本書從中世紀歐洲教堂和宮廷的自動機開始,涵蓋了科學爭論的起源和歷史。我們將一路看到飛翔的天使機械、會排便荒野的機械鴨、會“編程”寫字的機械小男孩、會下棋的機器“土耳其人”,以及弗蘭肯斯坦的怪物的誕生等,能工巧匠和科學家們嘗試各種誕生的人造機器中尋找生命的能動性產生於何處。當時,以被動機械論為代表的笛卡兒和以主動機械論為代表的萊布尼茨,都取得了各自的追隨者,這不僅影響了拉馬克、達爾文、魏斯曼、道金斯等各個時代中人,還推動了進化論、控制論、有機論、認知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在社會文化環境的聯景下,彼此之間展開氣勢的現代性。 被動機械論與主動機械論之間的衝突在當前科學中仍保著一種隱密的力量,並繼續在對生命本質的探索中發揮作用。里斯金伯透過歷史的回顧,論證了歷史理解對科學思考的重要性。了解現代科學的歷史,不僅可以重啟先前被遺忘廢棄的思考方式,也為我們認知、想像未來提供更多可能性。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