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妥協社會:今日之痛

妥協社會:今日之痛

[德]韓炳哲

中信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16.00
定價 售價 $16.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如今,隨處可見一種疼痛恐懼症,一種普遍的對疼痛的恐懼。人們對疼痛的忍耐度日益迅速下降。疼痛恐懼症導致一種長效麻醉。人們對所有疼痛情況之不及,甚至連愛情的疼痛也漸漸變得懷疑起來。恐懼症也席捲政治領域。一致之強制和輿論之壓力與日俱增。政治安守在一個妥協區域,失去一切生氣與活力。懺悔社會與功績社會相伴而生。痛苦被剝奪虛弱的象徵,它是要被感知或優化的東西,無法與功績和諧共存。行為的侵犯性在「能」所支配的主動性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如今,痛苦被揭露了所有表達的機會,它被判沉默。 新自由主《山寨:中國式解構》(2023年1月出版) 山寨。中國解構。 《超文化:文化與全球化》(2023年1月出版)文化與全球化。 《悔改社會:今日之痛》(2023年1月出版)Palliativgesellschaft。施默茲·赫特。 《不在場:東亞文化與哲學》(2023年3月即將出版) Abwesen。 《Zur Kultur und Philosophie des Fernen Ostens》。 《禪宗哲學》(2023年3月即將出版)禪宗哲學。 《什麼是權力》(2023年3月即將出版)是權力嗎? 《儀式的消失:相當於的世界》(2023年3月即將出版)Vom Verschwinden der Rituale.Eine Topologie der Gegenwart. 《陷入與死亡驅力》(2023年5月即將出版) Kapitalismus und Todestrieb。 《大地頌歌:園藝之旅》(2023年5月即將出版) Lob der Erde。 《Eine Reise》在花園裡。 《沉思的生活,或無所事事》(2023年5月即將出版) Vita contemplativa.oder von der Untätigkeit. 《時間的香氣:逗留的藝術》(2023年5月即將出版)Duft der Zeit。 《Ein philosophischer Essay zur Kunst des Verweilens》。 【編輯推薦】(1)韓炳哲推崇「德國哲學界的心靈新星」。他回歸哲學的人文傳統和批判傳統,在學院化的哲學研究之外,獨闢哲學寫作新境界,在數位媒體時代照察社會情狀和人類心靈,被稱為「網路時代的精神分析師」《大數據時代的哲學批判指南》。 (2)兼具韓國人的浪漫風景和德國哲學傳統的理性精神。韓炳哲對當代社會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內在的精神訴求卻是沈靜思的、美學意義的生命,具有「東方哲人的細膩與韻味」的存在。 (3)哲學小品式的文字風格,長於思辨,竹勝於言傳。韓炳哲的作品簡潔、明快,「充滿靈性,鋒芒畢現」。中譯者的認真遵行和精敏才思也為中文版增色多。 (4)在世界範圍內已然成為現象。韓炳哲的作品被翻譯成20餘種文字,包括法國阿蘭·巴迪歐的消防員對韓炳哲做出了回應和讚揚,巴迪歐正規代表作了《愛欲之死》作序。 (5)在國內學界和讀者群迅速洞察音訊。韓炳哲作品第1輯共9種(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出版後,來自哲學界、藝術界、政治學界、傳播學界、文學界的專家學者和普通讀者對韓炳哲其作品做出了積極回應和高度評價,其中《愛欲之死》《備感》《他的消失》《他的消失》等書作品在《準備》中消失。 (6)中文世界較有系統和完整的韓炳哲作品集。韓炳哲作品第2輯共11種,最早2023年5月出齊,與第1輯圖書共同囊括了作者主要和原創的作品(計20種)。 (7)《懺悔社會:今日之痛》:在疫情時代面對痛苦、思考生命,重建意義世界與價值體系的勇氣之作!全球大流行,讓社會變成苟活社會。病毒進入健康的現狀,將其變成勉強維持生存的隔離區。越來越多的人倖存下來,越來越多的對死亡的恐懼把一切都累積起來,那就被我們小心翼翼地壓制、置之不理的死亡,重新變得可見。無論在什麼地方,生命的延長都以超越價值的損失為代價,甚至人們準備犧牲所有,只為了能夠生存。這是韓炳哲在大流行時代對全球政治生態和社會議題的最新思考。訴諸尼采、海德格等哲學大家以及卡夫卡、漢德克等文學名家,作者揭示痛苦之於人的論意義與學、美學意義的存在,讀者引導在過度關注自我、過度追求幸福,而甚至稱現實又不能滿足、得上是殘酷的時代,重新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避免被抽思考空意義為生存而生存。 【精彩書評】 韓炳哲擺脫了繁瑣的哲學思維,他將哲學洞見直截了當地的切入要點。這種種植根源於法德傳統的批判目光,剝開現實的面紗而暴露出它殘酷的真相。這不是知識,而是發人深省的知識。 ——汪民安,清華大學中文系韓炳哲習得哲學的睿智與分析的犀利,讓我們反思去數位網路媒體時代的生存情調與倫理。他的思考中揭示出東方哲人的細膩與韻味。 ——夏可君,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讀韓炳哲,終究都是富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韓炳哲揭示,在大數據時代,批判理論且必重整旗鼓。 ——威爾•戴維斯(Will Davies)韓炳哲的哲思充滿靈性,鋒芒畢現,修行一貫的尖銳利,令我凝視深淵的勇氣。 ——賈克防,西北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韓炳哲是網路時代的精神分析師。他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揭示這個時代的嚴峻危機。 ——楊不風,中山大學哲學系大數據時代的紛繁現象,需要新的哲學思維和框架,韓炳哲的幾本書構成了堪稱敏銳、犀利的時代懲戒,是大數據時代的哲學批判指南。 ——思鬱,自由寫作者韓炳哲系統語言文字煉金術,對概念的追根溯源,無論對於外語學習者還是哲學愛好者來說,都不啻為一種有效的思維訓練。 ——安尼,首都師範大學德國系即使不懂海德格爾獨創的術語體系,仍然不會影響對韓炳哲本人想要討論的話題的把握,這也正是韓炳哲的東方哲學小冊子那麼厲害的地方。 ——毛竹,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媒體評論】韓炳哲屬於這一類形式,在他們身上,沒有人尋求改變世界之道,甚至沒有人充分認識到這種必要性。 ——《高等教育改變內部參考》(Inside High Ed) 韓炳哲創造了一個他個人凸顯的思想傳統。 ——《週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韓炳哲用他的作品創作了一條橫穿當代文學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點贊,只求警醒世人。 ——德國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閱讀韓炳哲的書,意味著不斷地被鞭策、喚醒。 ……他的社會批判雖然不理解體卹之情,但他仍然熱情地擁抱自己的這個時代。 ——《雜誌》(Das Magazin)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