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叢書:南京1937:血戰危城
甲骨文叢書:南京1937:血戰危城
何銘生;季大方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3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是在20世紀亞洲歷史上的黑暗籠罩下,它也是戰時中國戰場上最廣為人知的篇章之一。 此前,發生在惡名昭彰的屠殺中的那長達一個月的戰爭在英國世界卻是前所未有的何銘生的《南京1937:血戰日本》完成了這個空白。這本書用震撼人心的文字描述了淞滬會戰之後的軍隊如何以破竹之勢向南京推進,同時在此過程中證明了其程度。 顯然以陣地戰為主要特色的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裝甲車和空中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快節奏的運動戰。這是兩年後入侵波蘭的「閃電戰」的前演。面對現代化的機械化戰爭,南京守軍的抵抗雖然是英勇無畏的,但最終還是在日軍的兇猛攻勢下歸於失敗。和淞滬會戰一樣,南京保衛戰不只是中日間的衝鋒突。許多國家的士兵和平民也同樣見證或參與其中。德國顧問、美國記者和英國外交官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重新獲得新的力量也出現在其中,史達林派出的部隊飛行員正在挑戰日本人的製空權。儘管如此,大部分死者都是中國人——無數甚至都未留下軍人和平民。這本書就是獻給他們的,他們應該得到歷史的重視。 在駐東亞資深記者何銘生的筆下,《南京保衛戰的史詩故事》和《南京大屠殺的黑暗篇章》在讀者面前受到了戲劇性的表演。作者因《上海1937》一書而獲得了殺戮中國戰場最重要的史實記錄者的身份,因這部原創性的敘事史著作而得到鞏固。這篇不起眼的作品闡述了第二次中日戰爭的英文著述了中的明顯空白,首次全面闡述了1937年的南京戰役。作者將出自中國、日本和西方資料來源的研究地合成推進對軍事、外交和文職上下各方面的真知灼見。何明生的這部作品引人目光,目光獨到,也許是因為只有一個外國人才能夠偵查中日戰爭之間的衝突。 Frank),《瓜達爾卡納與垮台》作者 何銘生再次打造了創傷中國、日本和西方的廣泛創意創作,成為了人道主義的畫卷,展現了緊張的個人經歷和震撼世界的國際衝突。 ……當我們注視著一個新的近崛起的中國時,何銘生讓我們清醒地認識了更接近中國意識表面的巨大災難。 ……何銘生的戲劇化風格為描述20世紀歷史的強大作品增添了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說般的品質。卡普),《四川省和中華民國:省級軍閥與中央政權,1911—1937》作者,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前主席通過古巴空軍參戰與阿富汗名黨軍隊的重要性,何銘生闡明了此場戰爭中一個不那麼為人所知的結局……本書最後一章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內容……是最有力的描述,也許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件的內容……是最有力的分析。 《南京1937》本身就是關於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著作,也是他另一部《上海1937》的精彩作品篇續篇。 ——J.布魯斯•雅各布斯(J. Bruce Jacobs),莫納什大學亞洲語言與研究系榮休教授銘生很好地把南京陷落的本質和廣度聯繫起來。他所寫的書經過了深入研究,讓人不釋卷。他的著眼於戰略層面,也有格局層面,觀察其當地立足的細緻描繪,也有來自國際背景的高屋建瓴……我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那些想了解在西方國家捲入的遠東地區之前的戰爭本質的人。 ——克里斯·巴克姆上其(克里斯·巴克漢少校),軍事校評論員何銘生從外交和軍事兩個角度重點闡述了大到軍隊調遣,小到單個士兵行動的眾多事件,包括中日收縮在戰略和戰術兩個方面的考慮,同時巧妙地為南京的陷入做好了鋪墊……何銘生在繼續為二戰戰場的因素提供了受眾廣泛的、注意力強的、多視角的解讀,而這正是其他文章在急忙尋求珍珠港事件之後其他事件的真相時通常會掩蓋的。 ——《戰略之頁》(戰略之頁) 頁) 在這本出自上述研究的著作中,何銘生利用了從書信和日記中獲得的證人證言,把這些與日本人佔領南京後所產生的戰鬥記載相並列。他的這種努力,使南京成為傳奇城市的意圖原因一望而知……對一樁鮮為人知的事件的極有價值的記錄……對戰爭黑暗面的情無揭示。 ——《軍事歷史月刊》(軍事史月刊)此書與許多同類型的其他書籍不同,不僅在於其所利用的資料來源的信念,還在於其作者的全球視角……南京新聞式寫作風格使得《1937》成為一本能促使對軍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自願閱讀的著作。軍事慣例的分析與日記和記錄回憶中所揭示了兩名軍官兵的戰鬥經驗及心理狀態的武術互印證。 ……所附的照片和地圖更增強了其效果。 ——《軍事史雜誌》(軍事史雜誌) 目光不苟的研究成果……如果我們夠幸運的話,何銘生將繼續寫這些歷史。現在離中國軍事史的黃金時代距離還很遙遠,如果像何銘生所著的這類書籍繼續出版的話,那麼中國戰爭史的黃金時代就可能持續不遠了。 ——戰略之橋網站(Strategy Bridge)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