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譯叢:狼性時代:第三帝國餘波中的德國與德國人,1945—1955
理想國譯叢:狼性時代:第三帝國餘波中的德國與德國人,1945—1955
著, [德] 哈拉爾德·耶納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戰後德國,決定冷戰格局的關鍵十年一個道德觀崩塌、『他人即惡狼』的時代德國與德國人的真實聲音在第三帝國的陰影下如何重建生活、重新拾取人性 ---------------------------------- ◎內容簡介戰後的德國,一個充滿佔領者、被釋放者、流離失所者、被逃跑者、逃亡者以及背負著戰爭者以及背負著戰爭的人。他們掠奪、偷竊、造假身份,為了活下去,一切從零開始。可行嗎?當一個國家秩序蕩然無存之際,社會要如何在這種般的混亂中人們要如何在這樣一個「他人即惡狼」的「狼性時代」中重建生活?生活秩序的喪失、家庭的四分五裂、飢餓貧窮的威脅、戰爭罪惡感的陰影、對大屠殺的沉默、死裡逃生的狂喜——第三帝國的餘波持續著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度。 本書是二戰後的德國日常生活文化史及人民精神史,聚焦在二戰後十年間德國人的戰後生活,尤其是其精神心態和情感生活。作者拋棄高屋建瓴的宏大敘事和政治框架,從普通人的日常出發:清理廢棄廢墟市的激勵,物質匱乏的乏力與黑市的經驗,及時行樂的追求,人口大遷徙的苦難,女性的自覺自主,盟軍的再教育,經濟建設的奇蹟,“文明思想”的文化政策,藝術和設計風尚的變遷,以及日常生活中德國人如何戰後德國大眾生活混亂失序中充滿了按鈕,人們對戰爭的悲傷和自憐,立即重新出發的求生欲,有為了生存下去的不擇手段,也有劫後餘生、渴望生命的及時行樂。德耶納對戰後最初的十年做了一個希特勒的全景描述,透過它能夠以新的視角重新理解戰後德國的復甦與德國人日常生活的真實面貌,也能了解德國如何以及為何能夠從險惡的法西斯思想徹底轉型為現代民主國家。 ---------------------------------- ◎作品看點★決定未來冷戰格局的關鍵十年,理解今日德國的歷史根源儘管冷戰的「正式」開始時間是1947年,但從1945年德國戰敗的那一刻起,美蘇陣營的對峙就如火如荼地展開:從思想再教育到紐倫堡審判,從食物配給貨幣改革,從火如荼地展開:從思想再教育到紐倫堡審判,從食物配給到貨幣改革,從火如荼地展開:從思想再教育到紐倫堡審判,從食物配給到貨幣改革,從東西分裂到冷戰的關鍵時期,德國分裂的關鍵、19595年分裂。 ★一般德國人在滿目瘡痍的戰敗國度,從廢墟、貧窮、無序到顛沛流離失所重建日常生活從廢墟瓦樓中重建家園的普通老百姓,因戰爭而顛沛流離失所的回歸者,從蘇聯集中營死裡逃生的至今,在食物配給和黑市裡支撐一家生計的,忍著飢餓偷竊母親搶騙以貼補家庭的孩子,從蘇聯軍工廠轉型為領導經濟的甲蟲廠工人——這些人胼胝足重建德國,汽車重建和平的日子。 ★一個掀起世界戰爭、背負大屠殺罪孽的民族,在戰爭責任、罪惡感和恥辱感之間奮力面對發起進攻戰爭、執行大屠殺罪責,德國人既接受盟軍的再教育,在文學和藝術中批判法西斯主義,在生活中民主化,卻又對歷史記憶去推卸以對,在戰後的困頓生活中自認為希特勒的責任,以此逃避戰爭責任,以此逃避戰爭。 ★一窺女性的堅韌與困境,男性的彷彿徨與焦慮,以及在麵包、愛情與樓層間關係的兩性戰爭中工作取得了經濟獨立,獨自撫養孩子並捲起袖子收拾家園★透過大量日記、信件、文學、藝術,表演普通德國人在十年間經歷戰敗、重建、和平、冷戰的心路和精神狀態 ★2019年萊比錫書展獎非虛構類獲獎作品。入圍坎蒂爾歷史獎和巴美列捷福獎短名單。 《新政治家》《金融時報》《泰晤士報》《電訊報》《愛爾蘭獨立報》年度最佳圖書 ---------------------------------- ◎名家推薦 誰能想到一個人背負負罪感和恥辱感、在瓦瓦拍賣和廢墟堆中的國家可以成為充滿故事的口袋神奇? ……很少有非小說虛構類書籍能夠將傳染病的描述、對情節恰到好處的把握委員會和滔滔雄辯如此完美地融合後。任何自已對戰事的歷史如指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2019年萊比錫圖書獎評審在他引人入勝的第一本書中,《柏林時報》前編輯耶納探討了德國如何以及能夠從險惡的法西斯思想徹底轉變為現代民主國家。作者這段時期進行了武裝而尖銳的,深入的政治、社會和地理領域,明顯地描繪了一場駭人聽聞的一個原因聞中戰爭中一場不利形勢而精心煎炸的國家……2019年,《狼性時代》在德國出版後立即成為熱門書,並獲得萊比錫書展獎,耶納以精明平衡的對峙戰後德國,必將引發德國的興趣。這是一部引人入勝、資料翔實的德國戰後歷史。 ——《柯克斯評論》 哈拉爾德·耶納以激動人心、如詩如畫的方式描述了戰後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就像閱讀小說一樣沉醉其中。 ——《小星期日世界報》一次回到德國戰後歲月的音樂旅程……充滿了對日常生活的同情,而這種共鳴卻很少被人思考到。 ——《星期日世界報》是一幅讓人興奮、感人至深的視角圖……精彩的表演手法、豐富多彩的語言。 ——《近新報》作為一部繪畫戰後社會活動人獨特的圖景作品,這本書記述了宏大壯闊、闊闊的灌木和銳利的觀察路線,有別於其他書籍。為了向年輕讀者展示1945年後的混亂世界,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南德意志報》耶納為戰爭後的頭十年設計了一個旋轉巧妙、文筆優美的軌跡圖,從而為我們打開了通往那個時代的一扇窗,那個時代與我們今天的關聯遠遠超過我們意識到的要密切預防……如果你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複雜的時代,那麼請閱讀這本書,以便了解你必須克服的複雜程度。 ——《本書能總結》少數一件成功作品過去的歷史畫得如此獸醫、真實,而且其歷史判斷也能讓人理解。哈拉爾·耶納的《狼性時代》證明了作者能以大幅寫出引人入勝、教於樂的高水準。 ——《新德意志報》哈拉爾·耶納以多角度、獸醫和概念化的方式講述了德國人波奔地地開展重建的故事。 ——《每日鏡報》我希望這本書將成為課程中的明星。你會像讀小說一樣它。 ——《星期日世界報》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耶納]不僅優雅地整理了全部史實,還運用了他的批判技巧,以諷刺的方式剖析了一個國家的痴心妄想和一個孤意行。雖然《狼性時代》涉及歷史,但它的文字很簡潔,充滿了從當時的文章和日記中取得的第一個人稱敘述。 ——珍妮佛‧薩萊,《紐約時報》 哈拉爾德·耶納的《狼性時代》細膩、敏銳、文筆優美,心理民族是這部作品的主角。 ……耶納爭先生是德國記者和作家,他描述了德國戰後的第十年,林通常是冷戰中的鬥爭,他更強調了德國的社會和文化景觀(尤其是西德)。 《狼性時代》是一本具有啟發意義、內容極為廣泛的著作,收錄了圍繞著大量的資料,我想其中一個對於國際讀者而言都是全新的。 ——安德魯·斯圖塔福德,《華爾街日報》哈拉爾德·耶納的這部具有爭議性極強的作品講述了德國人如何將民主主義拋之腦後……講述了當德國人在1945年發動侵略戰爭徹底失敗後,一個新開端的代價和……這是一部出人意料但深思熟慮的作品。 ——彼得‧弗里切,《新時書評》博學…… [耶納]將德國人苦苦思索的一個民族從自己製造的深淵中爬出來的基本背景中……《狼性時代》提醒人們,德國的經歷永遠與眾不同。 ——《經濟學人》非比尋常……是我讀過的所論研究的歷史著作中最令人回味的一部。這是一部傑出的著作。 ——米沙·格蘭尼(坎蒂爾歷史獎評審)《狼性時代》是對大量出版文獻的奇特、時而幽默、時而精彩的融合,並引用了已出版的一手史料、文學作品以及對藝術和美學的討論。書中對一些耳熟能詳的主題進行了出人意料的危險評估。 ……值得廣泛閱讀。 ——瑪麗‧弗爾布魯克,《泰晤士報文學副》對大屠殺文學圖書館的重要補充。 ——《紐約圖書雜誌》是一本非凡的著作,學術性令人嘆為觀止。耶納照亮了一段黑暗的、幾乎生命被遺忘的歷史,發現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傑克‧韋費爾瑟,《志願者》作者許多人認為,1945年以前的年代是其德國和德國人最關鍵的時期。等你讀完這本書今年刊吧。 ——諾曼‧奧勒,《亢奮戰》作者 徹底失敗意味著什麼?德國的1945—1955年。十年的貧窮、廢墟、恐懼、暴力、黑市、瘋狂的辛勤工作、別出心裁的性愛,以及對第三帝國數百萬被害者的始終如一的沉默。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 ——尼爾‧麥格雷戈,《德國:一個國家的記憶》作者這本書引人走進了歷史上一個被遺忘的時刻,從徹底的崩潰到了暫時的希望。 ——西蒙‧詹金斯,《簡史》作者哈拉爾德·耶納自稱發現了德國現代史的核心漏洞。這本書在歐洲完美地證明了他是對的。這本書絕對非同其他。書中的每一頁都會讓人醍醍灌頂,茅塞頓開。 ——詹姆斯‧霍斯,《德國極簡史》作者對於那些想了解德國人的人來說,《狼性時代》是一本必讀書……任何對歷史和人類地位稍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茱莉亞·博伊德,《第三帝國的旅人》作者 ——菲利普·桑茲,《東西街》作者是一本人引勝的著作,它殘酷地揭示了一個國家的暮光時刻和充滿殘酷廢墟的時代。哈拉爾德·耶納地出色地探索了人性的各種色彩。 ——辛克萊·麥凱,《東西街》作者哈拉爾德·耶納於1945年至1955年對德國期間如何重建和發現自我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全景式描述,讀來令人大開眼界、驚心動魄。 ——本哈德·施林克,《朗讀者》作者令人沮喪,很少有國家鼓勵目的甚至允許本國公民自由記錄和討論他們的過去,相反,很多國家為了支持現代政治而編造虛構的歷史。在美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我們認為尋求真理是理所當然的。德國人的記錄堪稱是在20世紀中期,而哈拉爾德·耶納關於1945年 後世德國生活的新書《狼性時代》更是強化了這一點。 ——馬克斯‧黑斯廷斯,彭博社《狼性時代》匯集了大量具有普遍性的人性故事,讀來令人感動。耶納以高超的技巧講述了那些親歷者的悲慘、卑鄙、喜劇的和振奮人心的故事,促使讀者領略了戰後德國廢墟的迷人黃昏。 ——卡佳·霍耶,《泰晤士報》哈拉爾德·耶納的《狼性時代》對納粹結束後的德國進行了細緻的描述和分析。該書對過去的歷史進行了嚴謹的調查,讀起來相當於當前發生的事情的前奏。 ——傑夫·戴爾,《新政治家》雜誌「2021年最佳圖書」之一文化記者耶納用不留情面的文字闡明了事實,詳細描述了戰爭的後遺症如何深刻地描述了那些在歐洲浩劫中倖存下來的人們的生活。 ……揭示性的照片進一步放大了這些複雜的現實的改變。 ——書單 這本關於戰後的史料令人嘆力,其中寫道:德國人透過艱苦奮鬥、務實擁抱新事物以及意識遺忘卻創傷和內功,從慘敗中重新振作起來。 ……耶納的分析文筆完美……透過情感共鳴的……增值稅地再現了戰後的歷史。本書增值稅地再現了一個生命充滿、甚至充滿了困擾的歷史分水。這令人大開眼界的研究著實令人著迷的細節。 ——《出版者週刊》德國記者耶納對戰後和冷戰時期進行了引人入勝的批判性研究,他有效引導當時的重大事件、普通事件及人物的各種信息與對同時代藝術、文學、電影、建築和電視電影集的精闢討論結合在一起。本書在深入研究的同時又具有極強的緊迫性,成功地從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角度對這一重要時代進行了引人入勝的解讀,而在傳統的歷史教科書中,這個時代往往受到關注。 ——《圖書館雜誌》 哈拉爾德·耶納的鉅作《狼性時代》是持續的「反思歷史」進程的一部分。該書……清楚概述了納粹主義戰敗以及德國被西方國家和蘇聯瓜分之後令人震驚的十年。 ……在這裡,我們可以學到關於人性本質的重要一課。 ——魯伯特‧克里斯蒂安森,《每日電訊報》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