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蛇尾:明朝與第一次東亞戰爭(1592-1598)
龍頭蛇尾:明朝與第一次東亞戰爭(1592-1598)
Swope,Kenneth M.,石康,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全景繪畫還原萬歷皇帝與豐臣秀吉的宏偉對決、獸醫扣人心弦的戰鬥表演明、朝、日三國政治經濟、軍事技術、外交的全面競爭揭示東亞朝貢體系的實際運作---------------------------------------- ◎內容簡介16世紀末,經過張居正的改革,明朝一掃頹勢,年輕的歷代皇帝未來的後金汗努爾哈赤女征服真各宣祖李斆治下的朝鮮飽受黨爭之擾,內政荒疏,軍備廢弛。出身卑微的戰國梟雄豐臣秀吉平定各方勢力,逐漸統一日本列島,開始把目光投向大陸。 1592年春,意圖征服明朝的豐臣秀吉集結大軍於名護屋城,下達了渡海侵略作戰的命令,兵鋒直指朝鮮。 5月,日軍登陸釜山,一路勢如破竹,朝鮮君臣無力招架,緊急向明廷求援,正在進行六年、奪取萬將士的東亞序戰由此拉開幕。在本書中,軍事史家石康重視運用中方史料,關注戰爭動員、戰略策略、軍事技術、後勤補給和戰場環境,分析內政、樞軸與軍事的互動,對圍城戰、山地野戰和海戰等戰鬥的描述細節扣在他看來,萬歷援朝之戰是近代東亞之役不僅是近代東亞歷史上的一場大戰--------------------------------------- ◎編輯推薦 ★從明朝視角來研究萬歷援朝之戰,詳述來龍去脈 作者回顧了明朝出兵援朝的歷史背景、16世紀三國之間的衝突,描繪了持續六年的東亞戰爭全過程,如軍力配備、日軍攻勢、朝鮮官軍的一擊即潰、潰決、地方武裝和出兵的戰鬥、軍事改革、軍隊改革、軍事改革、地方武裝和出兵的戰鬥、軍事改革、軍事改革、地方等軍教材著軍事意繪畫了一系列圍城戰、山地野戰和海戰,如忠州之戰、玉浦海戰、閒山島海戰、平沃大捷、碧蹄館之戰、晉州城攻防戰、南原之戰、稷山之戰、鳴梁海戰、蔚山城攻防戰、露梁海戰等。 分析三國軍事技術長短,特別重視武器與戰術、武將性格與能力。既演習了三國各自的體系如何應對戰爭,也沒有忽視朝廷的爭黨,圍繞冊封豐臣吉的爭議。外交場合秀的爾虞我詐也貫穿了整場戰爭。 ★刻畫雖有上述缺陷,但卻竭力維護明朝軍事霸權的萬歷帝形象,在敘述戰爭事件過程中,作者突顯了萬歷帝在明代國家中的關鍵角色。 ★透過看戰爭朝貢的實際運作與明末清初的東亞日本局勢、朝鮮求援、議政體系過程中的誤解和齟齬、導致戰火重燃的恐怖主義、封貢之爭都是朝貢體系的體現。戰爭之後,明朝和歷史的走向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 ◎評價與推薦 本書西方是少有的從明朝角度來研究萬歷朝鮮之戰的著作。在東西方戰爭史比較研究視野下,作者既反映了日、清史料,也充分利用了明、清史料;既參考了西方與日、韓研究論著,也關注到當代中國的學術觀點,因而本書史料充分,觀點論證,持論相對論證。強調萬曆時期的明朝依然有強大的軍事能力和高效的官僚體系,用充分的史實,展示了明軍在戰爭中的主導地位,一定造型修正了日、韓學者的偏見。本書對於作戰雙方的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後勤支援等方面都有精彩闡釋,加深了對戰爭的系統認識,值得借鏡。 ——孫衛國(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壬辰戰爭,即石康所謂的“第一次東亞戰爭”,是影響16世紀末以來東亞歷史走向的關鍵事件,餘波至今。 《龍頭蛇尾》一書綜合運用明朝、朝鮮、日本三方的史料,並參考基督教士留下的記錄,努力描繪了戰爭的來龍去脈與歷史迴響,尤其深入刻畫了雖有缺陷,卻竭力維護明朝軍事霸權的萬歷帝形象,是一部發人深省的歷史著作。 ——丁晨楠(山東歷史大學文化學院副研究員)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