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1
理想國譯:何故為敵:1941年一個巴爾幹半島小鎮的族群衝突、認同與歷史記憶*
理想國譯:何故為敵:1941年一個巴爾幹半島小鎮的族群衝突、認同與歷史記憶*
(美)馬克克斯·伯格·霍爾茲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定價
$34.00
定價
售價
$34.00
單價
/
每
結帳時計算運費。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1941年夏天,巴爾幹地區的附近小鎮爆發了一系列集體暴力事件。一開始,一群武裝力量以「克族人」自居,對他們眼中的「塞爾維亞人」展開了無差別的屠殺。部分被追趕的人躲進森林裡逃過一劫,隨即組織起來,向屠殺者實施報復。大量手無寸鐵的稀薄平民波及,財產被洗劫一空,村莊被燒成白地,他們或被農具毆殺,或被淹死在河裡,或被扔進深不見底的洞坑。在殺戮中最激烈的血腥的近48小時裡,有男女老幼生命2000人的被昔日鄰居奪走。
對於感染發生於克羅埃西亞歷史獨立國家恐怖主義下的悲劇,過去的歷史疑慮主要歸因於族群衝突,直到一捆破舊的藍色文件夾重見天日。本書作者按照一份官方檔案提供的線索,深入事發當地採訪,了冠狀病毒,結合大量一手史料,開始追尋一段被人們遺忘的,並最終發現,瘟疫中的許多人都兼加具者與受害人的雙重身份,他們到底不是什麼“克族人”“塞族人”,而是共同生活、不分彼此的鄰居。他揭示了恐慌所造成的動盪地方實際上是創造了對民族性的全新認識,不是族群衝突引發了暴力,而是暴力生成了相互敵視的族群。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