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東亞(修訂版)
發現東亞(修訂版)
宋念深
新星出版社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清華教授口碑之作,萬歷十五年後的東亞新史,一本書讀懂東亞五百年──以全球史視野橫跨東亞,重建「中國如何成為『中國』、中日韓如何成為『東亞』」的曲折進程。 ——文景歷史寫作十強作品,濱下武志、李伯重、陸揚、羅新、孫歌、楊念群獎等知名學者力薦! ——清朝沒有“偷稅”,日本未曾“鎖國”? 「亞洲」原來是人類現代集體發明的另類傳統? 「中國」的概念背後是晚至清朝才定型! ——東亞和西歐,誰代表文明和勝利,誰代表蒙昧和失敗?我們應該侵犯侵略者不義,還是被侵略者不夠「先進」? ——風口浪尖上的「東亞」:教育內卷、家庭創傷、性別困境、精神內消費……圍繞著「東亞」展開的輿論話題層出不窮:為什麼我們是「東亞」? 「東亞」對我們又意味著什麼? 「探討東亞'是什麼',其實就是探討東亞人群的一些具有集體記憶的主題。」——宋念申★精裝煥新封面,增補序言與章節,全面修訂文字,收錄28幅彩色插圖。 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中國」和「東亞」是晚間形成了近年來的概念,此前在清代逐漸定型,則在近130年來才為人所知。身處其中,並自以為熟悉的東亞世界,其實充滿了神話與偏見,有待重新發現與認識。本書寫的是16世紀以來東亞變遷、衝突、衝突、發展、碾壓的歷史。從1592年的萬歷朝鮮之戰開啟東亞現代進程,到當時的東亞轉向,學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視野中,深入歷史進程,重述被偏見遮蔽的故事,揭開夾在黑白之間的真實,描繪了一幅名為“東亞”的歷史脈絡圖,講述了五百年來,在今天被稱為“東亞”的這片區域,歷史是如何展開的。 《發現東亞》以時間與事件主導的各地歷史,轉變為從東亞空間關係的變化來分析、思考東亞歷史。作者引證歷史上的“主角”,並構想把他們重新投入當代國際政治的脈絡中。如「林則徐在紐約」為代表,代表了對東亞的新發現,即從美國視野或全球視野展現東亞的新現代性。作者在重新檢視東亞的歷史進程中,展現了冷戰後歷史論戰的典範。 ——日本歷史學家、漢學家濱下武志是一本有新意、有根據、有趣味的「三有」之書,為大眾了解我們身處的東亞世界的過去提供了很好的知識。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李伯重關心中國近現代史的讀者,應人手一冊。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陸揚歷史是毀滅與毀滅、發明與揚棄、記憶與遺忘的持續過程,宋念申把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東亞」在歷史過程中的展示,先重建了,再幫助我們的思想恢復,帶著愛滋病的意義。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新 東亞不僅是實體的地理空間,也是流動變化的人間世界。發現,因此成為進入東亞的入口:本書向我們展示了「發現」的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歌本書講述了最新的學界討論成果與個人思考,對東亞如何進入的問題提出了具有特色的看法。不僅在寫作上深入淺出,而且搭配了精美的時事與流行文化的融合,不僅能作到雅俗共賞,而且也適合作為學習大學東亞史課堂的現代教科書或補充教材。相信讀者在讀過本書之後,能夠為明晰以降的東亞局勢和轉型有進步的,而且更為深入的思考提供準備。 ——中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蔡偉傑 地理概念的知識考古,也是對歷史政治的重新發現與詮釋。 《發現東亞》實踐了這個論點,在全球史的視野中梳理了中、日、韓成為「東亞」的曲折進程,重構了16世紀以來該地區的衝鋒、變革與重組,也凸顯了全球史與地域史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作者自覺將學術對話轉化為公共史學,思想與寫作的展開方式必然加強的爆發力與爭辯性。 ——文景歷史獎寫作評審委員會推薦語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