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紀念樹

紀念樹

船員,加里

新星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16.00
定價 售價 $16.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這本書是陳志勇繼《觀像器》之後,與蓋瑞·克魯合作的部作,講述了一棵種植在無名士兵雕像旁的過去的樹的故事。許多年,當地的議會第二次砍掉這棵樹,這促使一個家庭中的四代人思考個人和公眾記憶的真實本質。內文運用織品、樹木、木材、生鏽的金屬、照片等綜合媒介,將拼貼與油畫、梵谷結合,帶來畫面獨特的樂趣,不僅適合孩子,也很適合大人閱讀。 《紀念樹》創作手記: 《紀念樹》講述了一個小鎮上,由鄉鎮士兵在紀念戰爭中的無名士兵雕像旁種下的一棵樹的故事。很多年過去了,這棵樹長得又高又壯,但因此影響了樹旁的雕像,也讓現在這個更龐大、更緊湊的城鎮造成了交通危險。當時的議會砍掉了這棵樹,這促使一個澳洲家庭中的四代人思考個人和公眾記憶回歸的真實本質。我和書的文字作者蓋瑞·克魯在文本及插圖合作方面密切, 使文圖以一種低調卻發人深省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本書最吸引我們的地方,它不是以戰爭、回憶或懷念這種「宏大」的主題結尾,而是落腳在構成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微小、沈靜的記憶。真正關乎記憶本身的複雜本質。我試著在這些插圖中實踐這一點,為的是讓畫面支離破碎,時而磨損褪色,並與蓋瑞的文字風格相契合。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將拼貼與油畫、梵谷結合,使用織物、紙張、木材、生鏽的金屬、照片、報紙、睡著的蟲子和其他物品到的物品上。因為使用了這樣的組合搭配,許多圖畫不是平面的,也無法正常掃描,只能透過拍攝錄入。 整個故事由不同的家庭成員關於這棵特別的樹的回憶組成,但我並不想按照文字的內容來畫出這些故事者,甚至不想直接畫出他們所說的內容(有了蓋瑞的文字,這也沒有必要了)。 因此,大多數圖畫都是透過隱隱比喻來建構情緒的方式──一隻殘破的風箏、一些彩色的茶杯、一枚發芽的種子、一隻飛起又落下的金龜子,等等。回憶起我們沒有很多表演內容,包括樹被砍倒的畫面,但我們傳達了一種感覺,似乎都是無聲的。對比其他關於戰爭的繪本作品,本書嘗試了不同的表現。大多數生活在澳洲郊區的先民,就像20世紀80年代的我一樣,幾乎沒有經歷過戰爭,文字和圖畫也只能給他們觀眾的視角,而無法讓他們身臨其境。雖然每個人過去的生活都受到了一個世紀內的各種戰爭及衝突的影響——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影響(當然,我並不希望這些糟糕的事情發生),但關於戰爭的記憶和所帶來的情緒並沒有被完全繼承下來。 如果無法透過符號直接銘記其內涵,這種文化記憶也可能在主義的抽象概念和儀式中消散。一分鐘的默哀本身並不蘊含。同樣,《紀念樹》中的紀念雕像不能為自己發聲──被種下的紀念樹也不能。它們必須被賦予樹下那些普通人的思想和情感。第五,本書的目的是為讀者打開一條通道,以思考符號在集體記憶中的真正作用方式,就像一個需要持續不斷加註才能填滿的容器。作為插畫家,本書的繪畫和設計包含三個關鍵的概念。第一, 用多媒介的碎片去模仿記憶的「眼球」。我們不會像錄影帶一樣清晰、完整地記住事情的經過,相反記憶會像褪色的片段和插曲那樣在腦內浮現,並且很容易受到夢境的影響而歪曲、消散。奇怪的小事能夠以一種非常個人的方式喚醒記憶,氣味是最明顯的一種,還有那些乍一看平庸的細節——織物的顏色,碎裂的瓷磚,乾花,開裂的木頭節和茶杯。事實上,書籍頁面的佈局不是連續的,而是從一個環境和情緒轉到下一個環境和情緒,並且包含對某些物件的關注。這是為了讓這本書讀起來之前一段時間的記憶,是一次經驗。第二個關鍵的理念,也是我在其他地方提到的關於插畫的普遍觀點,即圖畫中不需要明確地「說明」文本。我一開始就以「切線」」這個概念來與蓋瑞討論過這一點,即圖畫會失去主題(關於戰爭紀念雕像的討論),就像對話時會經常發生的那樣。所以,圖畫中會包含一些超越文本的短暫感受,而且不一定是很清晰的。同樣,我也極力避免畫出任何敘事者。文字敘述的時間實際上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在故事的最後,三代人討論了當地議會迅速砍倒那棵樹的可能性,但我畫了樹被砍倒後的情況。第三個想法就是把某個頁面上的文字全部刪除,然後觀察圖畫在沒有敘述文字的情況下是否有講述「故事」的能力,同時也能夠防止讀者「目光不看」。以是一種負擔,也可以是一種便利。 ——陳志勇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