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2202
讀庫2202
張立憲
新星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讀庫2202》共包含七篇文章。 《百年前的交遊》(刊於《讀庫2101》)的作者劉濤,除了收藏民間名片,也收藏民間書信。 2013年他在上海文廟淘到八冊裝訂了一本書信,是周素錦女士從香港寄給上海親人的,從1956年10月5日到1976年12月28日,跨躍二十年,共三百餘封,近四十萬字。濤和百合一起整理了這些家書,在《素錦的香港往事》裡緩慢地再現了她在香港生活二十年來的日常起居、生活瑣事,以及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這些信札,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香港普通小市民對於生活和世事的種種態度,特別是對香港1956年到1976年這二十年來變化與發展的獨特認知。 1986年9月1日,高中畢業八年,當了兩年級老師的駱淑景進入運城地區中等師範學院雷城分校的大門,成了一名範生。全班五十多名同學師剛入學就知道,兩年後,只有一半的人可以轉正。 》是駱老師根據當年的日記和信函記錄的校園生活,參加考試、戀愛偶像、談心寫信、拉幫結派、勾心鬥角、求人辦事,偶爾想起,仍會被那段青春的激情點燃,牽動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氛,甚至有一絲絲的感動。 1998年,一支德國交響樂團來京演出,演奏的曲目是百年前馬勒創作的《大地之歌》,樂曲的歌詞則來自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唐詩。為搞清楚樂章的對應原詩,每個人從各個角度基於自己的專業提出種詩人譚夏陽將這些抽絲剝繭的過程記錄在《中國詩的“哥德巴赫猜想”》裡,同時也想了解一百多年前,唐詩是如何傳播到國外的,並讓國外藝術家產生共鳴,首先影響其創作的。花森安治讚揚改變日本生活的男人,在《生活手帖》工作了三十年,在尊重物質和節約的前提下過良好的生活,以匠人般的精神,一手打造出日本雜誌界的奇蹟,《生活手帖》銷量從一萬冊達到一百萬冊以上。 《守護日常的生活》裡,欒穎新細細總結總結花森安治作為全能型媒體人的工作心得,也從一個方面解釋了《生活手帖》為何能成為一本優秀的生活雜誌。 2022年3月27日第九十四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影《沙丘》獨攬六項大獎,其原作小說在1965年出版後即摘下“雲星”“雨果”雙獎,風靡半個世紀,幾乎身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小說”之列。科幻,尤其是太空文學這一分支,是建立在光年的一個分支幾何圖形上的類型。無阻礙的時空賦予了創作者某種程度的自由,讓他們想像無法想像的遠方,進一步創造出超越想像的項目。科幻作家和電影導演對「巨大物」的迷戀是否能成為科幻的核心趣味?在《巨大的沉默物》中,未來事務管理局的船長同學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宋代是中國古代城市化發展的高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出現大量的剩餘勞動力。農村不需要這麼多農民,他們湧入城市,變成城市裡的遊民。劉勃老師的《水滸》六題開篇從遊民的行為方式解讀水滸故事,這些故事的發展不是在農村,而是在城市。 《水滸》的世界,是古代社會真實的一個面相,現代社會也未必就。現今的遊民階層,某些方面也許好一些,但許多心理、傳統之間仍存在某種存在性。 2020年10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和德國天文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及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共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研究都是關於黑洞的。在《彭羅斯與黑洞》裡,盧昌海老師用深入淺出的文字介紹了數學家在發現黑洞形成了這個純理論研究中的貢獻,並解釋了彭羅斯所涉的黑洞研究是怎麼回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