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2201
讀庫2201
張立憲
新星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讀庫2201》共包含八篇文章。 《二十五種營生》中常寧回憶了自己父親這一生從事的行當,從種菜開始,以清潔工結束。作者常寧典型的“六八一代”,走出農村到城市的大企業工作;老父親四十年代出生,年輕時愛闖蕩,壯年趕上改革開放,當時較早養育富裕起來的農村能人,憑著自己的感覺,為家糊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搞,忙完了一生,也搞了一生,晚年卻認為過了一生,晚年不滿足的一生。 這篇文章雖然是常寧所寫的家族故事,也能總結父親那一代的生活軌跡。 十年前綠茶寫過一篇《父親在工地》(見《讀庫1205》),講述了六十歲老父親進城打工的經歷。 2012年春天,她和小弟開車把父母和他們在武漢生活多年積攢的物品送回老家。十年間,每逢假日綠茶都會回去直到幾天,小長假兩三天,春節六七天,截止時間是2020年的疫情期間,近四十天。每次回老家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就是鄉村的鄉村。 《葉落歸根》是她的一組回鄉偶記,記錄了她眼中的遲暮鄉村。 1937年淞滬後戰役上海陷陷,文化界人士紛紛向大西南出逃,而鄭振鐸卻毅然留在危機四伏的孤島。 1940年1月至1942年12月,「近代以來最大的一次藏品採購行動」在鄭振鐸的指導下展開,他希望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阻止古籍外流。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吳真老師為鉤沉大概隱沒的史事,多次穿梭於中日彼,遍訪資料,頗下苦心。馬伯庸徵得吳真老師同意,略做,重敘成此《篇劫中護日記》。 身為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的魯迅已被世人熟知,而作為美術鑑賞家和活動家的魯迅,特別是他編輯《北平箋譜》、復刻明代《竹十齋纈譜》的經歷,許多人還很陌生。吳夜雨在《故人溫情》中帶讀者瀏覽魯迅與群友,尤其是跟鄭振鐸先生有關箋譜的通信,共同感受大先生那片如今鮮為人知的融暖真情。此文後另附有《北平箋譜》和《十竹齋譜》的介紹和部分箋紙內頁,精美雅緻,令人回味。 《辦證》是尹寧自己辦一張房產證的過程,從2004年到2021年,歷經十七年。他到底想靠坦蕩溝通辦記錄好事情,但跟在鄰居、建築公司、街道辦、信訪辦、法院、派出所、財政所、律師、鄰居業主、參與公司司、人社局、稅務部門等兄弟打交道中,發現動用親戚朋友、同事同事的關係,其間他也經歷了小生房子、結婚入住新居、換工作、生父母、生孩子、生孩子、全居小區。 穆加貝1924年2月21日出生於辛巴威庫塔馬,2019年9月6日於新加坡逝世。當他去世時,世界各大媒體都進行了報道,稱他的一生是“從人民英雄到暴君”,他的死是“無情君之死”克韓老師的這篇《次子穆加貝》援引《與穆加貝晚餐》一書作者海蒂·霍蘭德的調查採訪、對比並探討穆加貝的朋友及其歷漸變與周圍親朋的關係,試圖還原他親朋心的朋友 史婷婷曾留學法國,2013年擔任志工援助屋主勒諾丹夫婦為波爾多市的福里傑斯公館做導覽。這篇《福里傑斯公館的前世今生》不僅從結構、藝術風格方面介紹了這座波爾多建築,更繪畫了這棟建築房子首任主人亨利·福里傑斯的跌宕一生。在福里傑斯公館落成八十年後的1999年,勒諾丹一家被其歷史和建築風格吸引,決定買下,並花了五年時間修復,最終讓這棟老房子煥發了天堂的光彩。 1956年以前,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上帝不偏愛任何方向,宇宙中所有的物理現像都是鏡面對稱的。這在物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宇稱守恆,它和能量守恆一樣,被認為是物理學中的基這個原理,是金科玉律,是共同信念。 1956年發生了木材,催動這種木材的是楊振寧、李政道以及吳健雄等人。汪詘老師的《上帝是左撇子嗎? 》講述了堪比好萊塢大片的懸疑故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