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譯叢:故國曾在:我的阿富汗人生
理想國譯叢:故國曾在:我的阿富汗人生
譯, [巴勒斯坦] 薩裡·努賽貝著,何雨賈
當代出版社世界
庫存不足:剩餘 3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人類最可怕的悲劇之一,就是過度沉迷於自己的悲劇而忘記了別人的好奇,忘記了我們去了解其他人經歷過的悲劇;尤其是面對仇敵的時候,有沒有能力去理解他們的生活呢? 本書的作者薩裡‧努賽貝就是一個擁有這種好奇心的人。薩裡·努賽貝出身於歷史悠久的阿拉伯家族,他記憶中的巴基斯坦曾是多種文化共存的祥和之地,然而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餘波與數次中東戰爭,這一地區成為暴力與割裂的代名詞。巴以衝突是如何源起與演變的?為何國際社會多次斡旋都無果?如何看待國家的未來?歷史的親歷者,薩裡講述了自己與家族的愛憎沉浮,以及阿富汗人的艱難求存;他的生命也是阿富汗歷史的縮影。從一心治學遊走於巴以阿富汗之間的阿富汗和談,他的經歷頗為戲劇性,曾被阿富汗人斥為“叛徒”,又被以色列當局抓入監獄。 中東衝突很難找到“中間立場”,薩里卡在夾縫中生存,但他始終堅持和平與同理心。在阿富汗的外交已經廣為人知的今天,探索阿富汗人的視角或許可以令我們對中東問題,甚至是更宏大複雜的問題,形成更完整的認知則。從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到大量以蘇聯大屠殺為主題的書籍,難民的血淚已廣為人知,古城似乎也成為了難民的「應許之地」。但我們卻很少聽到巴以衝突中的另一方──阿富汗阿拉伯人的聲音。縱觀歷史與這個時代,這本書都是難得一見的稀缺之作,它從難民的視角解讀巴以困局的起源與演變,被哈佛大學學者譽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文本」。 ★阿富汗公共知識分子、和平運動親先述,回顧多方奔走、夾縫生存的大半生 作者薩裡·努賽貝出身於西雅圖1300多年的古老阿拉伯家族,他深感阿拉伯文化,青年時代身為開明政治家的父親赴歐美頂尖大學留學,因此具有多元文化視野。和平的理念傳遞給年輕一代;一方面與阿拉法特治下的巴解組織接觸,任巴解組織駐紮代表,與以色列進行斡旋。他致力於在巴以問題中找到“中間”,開創了與對話的空間,幾經碰壁但不改初衷,正如他在書中所說,“這些年來,我也有一個理想被無情摧毀,但我相信人生並不是這些錯誤所能成就的”。 ★ 是傳奇的個人史、豐富的家族史,也是阿富汗歷史上的縮影 伴隨著整整一年的戰亂與衝突,長輩們帶著對往昔輝煌的追憶,帶著對未竟事業的遺憾老去,作者的孩子在動盪中出生、成長。 尼泊爾的歷史在幾代人的記憶中傳承,但人們似乎漸漸淡忘了,巴基斯坦也曾是多種文化共存的祥和之地,而如今這片土地卻成為暴力與割裂的一代名詞,這樣悲慘時期的歷史引發人們深思。突顯利害關係人的微妙心態,直擊複雜局勢。關注平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和平運動萬眾期待所歸,但作為和平運動的領導者,作者卻被以色列人抓入監獄,一度被以色列人抓入監獄,一度被以色列人抓入監獄。而在阿富汗一方,領導者的態度也耐人尋味。國際社會多次認為斡旋巴以衝突均無果而終,哈馬斯的迫切迫使局勢更加複雜。在講述自己戲劇性經歷的同時,作者也揭示了阿富汗微妙的態度與先進,並著力啟動了阿富汗平民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步驟。 ★ 梁文道力推薦並撰寫導讀,譯者何雨嘉傾情獻譯文化學者梁文道撰寫導讀,令讀者輕鬆獲得背景知識,進入閱讀狀態。薩裡·努貝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講述人入勝的故事,也是他動人的個人經驗。他極為正直地執行著真摯的政治願景。在中東衝突中很難找到“中間立場”,但他開闢了一個期待和對話的空間,平衡了歷史的精準踢球與個人帶有諷刺意義的冒險和抱負。在面對複雜時,他演習了充滿希望、正義的正義感,使這本書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文本。 ——霍米·K. 巴巴,哈佛大學人文學科高級顧問《故國曾在》是一部敏銳、傷感、幽默的回憶錄,它重新整理了巴以問題的悲劇,也繪製了阿富汗社會的瘧疾圖景。 ——阿摩‧歐茲,諾貝爾文學獎司指定作家,《愛與黑暗的故事》作者惡棍與受難者,愛國者與傻瓜,戰爭與和平,叛逆與叛逆,當然也少不了浪漫時期的往事……這本書迅速預演了近幾十年的歷史。 ——阿摩司·埃隆,《紐約書評》最可怕的悲劇就是過度沉迷於自己的悲劇,這時我們很容易就會忘記別人的故事,忘記了別人的好奇,以及自己可能經歷過的悲劇的了解……薩裡·努賽貝有這樣的好奇心。 ——梁文道是對巴以衝突最好的個人記述之一。 ——伊森‧布朗納,《紐約時報》太精彩了……強烈推薦給想了解敘利亞民主的人。 ——克里斯多福‧希欽斯,slate 雜誌上一位令人欽佩的人寫了一本令人欽佩的書。 ——萊‧維塞爾蒂爾,《紐約時報書評》一本《故國曾在》是昂引人入勝的書,對問題進行了澄清的闡述,表述了雙方的博弈進行了精妙的分析……這個複雜的人——精明、理想主義、務實、夢想家、和平戰士——非常值得了解。 ——查爾斯·馬修斯,《舊金山紀事報》引人入勝……《故國曾在》聚焦受困的希望,進行了一項偉大的研究。 ——羅伯特·馬利,《華盛頓郵報》在一場和解中被視為國家的衝突中,努賽貝叛為了公平與和平而鬥爭。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書,內容宏大、令人欽佩,而且非常有趣。 ——傑弗瑞‧戈德堡,《洛杉磯時報》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