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蘭傳
策蘭傳
(德)沃夫·岡·埃梅里希
南京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二戰以來最有影響力的詩人,歌頌“裡爾克之後最偉大的德國詩人” ★喬治·斯坦納稱策蘭的詩歌為“德國詩歌(也許是現代歐洲)的最高峰” ★帕特里克·海德格爾、伽達默爾、阿多諾、哈貝馬斯、君特·格拉斯、布朗肖等思想家和文學家推崇★經典生平研究傳記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經德國洛夫特(Rowohlt)出版社授權,收錄了多幅文學家推崇★經典生平研究傳記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經德國洛夫特(Rowohlt)出版社授權,收錄了多幅文學家推崇★經典生平研究傳記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經德國洛夫特(Rowohlt)出版社授權,收錄了多幅文學家推崇★經典生平研究傳記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經德國洛夫特(Rowohlt)出版社授權,收錄了多幅文學家推崇★經典生平研究傳記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經德國洛夫特(Rowohlt)出版社授權,收錄了多幅文學家推崇★經典生平研究傳記簡體中文版首次出版,經德國洛夫特(Rowohlt)出版社授權,收錄了多幅文學家推文 保羅·策蘭,二戰後影響後續的德國詩人,1920年生於切爾諾維茨的一個猶太家庭,父母於1943年年死於集中營,他本人於1944年踏上流亡之途。策蘭曾輾轉於多個城市,最終遊覽巴黎。他餘生都在歷史和記憶的陰影下寫作。 1970年4月的一個夜晚,策蘭在巴黎塞納河投河自盡。策蘭的傷痛體驗始終伴隨著他,這些體驗如何見諸於他的詩歌創作?我們是否該將策蘭的詩與生平區分開來?策蘭研究專家沃夫·岡·埃梅里希教授,及時進行學術研究、準確的敘述、至誠的情感,講述了策蘭跌倒的一生,透過他的對策蘭人生經歷、創作歷程、情感生活、事件文學的協作教學,真正徹底地練習了策蘭悲慟的個人史,以及二十世紀的精神病史。 【媒體推薦】 在當代德國密閉式寫作最重要的人物代表保羅策蘭那裡,所謂密閉的經驗內涵完全被顛覆。面對著訴訟,著既抵制經驗式的遭遇,拒絕被昇華的訴訟,藝術感羞恥,在這種恥辱完全滲透到策蘭的詩裡。他的詩式欲則又以加密道出極端的恐懼,其間所含的真化作罪像。 ——特奧多·W. 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美學理論》,1969年[保羅·策蘭]站在最前面,卻常迴避與人無關。我的一切,也知道了解那深重的危機。他由此成就了自己,大大成就了自己。 ——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致格哈德·鮑曼書》,1967年6月23日再沒有誰的詩歌比他的詩歌更加憤怒,再沒有什麼詩歌像這樣還是完全從困境中獲得靈感。策蘭從未停止與過往這條惡龍的對峙。最終,它把他殺死了。 ——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流亡的詩學》,1983年 透過語言上的極端張力與極度減縮,那些以此地向我們言說之物走向我們,它們走向我們,須要堅守那些自身在意義之外還有別樣追求的相互關聯的詞,那些必然指向而從今開始相互聯繫的詞,通過相互堅守這樣的詞將相互關聯起來,從而將它們相互關聯起來,從而相互守合而相互聯合。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最後一個言說者》,1984年在很多事情上我要感謝保羅·策蘭:激勵、封閉、有關孤獨的概念,還有有關奧斯維辛尚未結束的認識。他的幫助從來不是直接的,而是存於弦外之音,就像公園裡的漫步。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奧斯威辛後的寫作》,疑詩學講座,1990年 攜著墳墓誌銘《死亡賦格》,他第一次在我們中登場,攜著那些光輝撬晦暗,那些漫行伏夜之孤獨的詞。在這些詩中,那個「我」棄絕了暴力的胡蘿蔔,棄絕了強索威的望。這威,望他只透過唯一的請求而獲得:將我變得苦澀吧,將我列入此列……那曾經苦澀、縈繞不去的東西…… ——英格格·巴赫曼(英格博) Bachmann),阻塞詩學研討會,1959年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