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之用
文學之用
(美)塔瑞‧菲爾斯基
南京大學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 易讀的思辨小書,直擊文藝太文藝背後的思想謎團 ★ 古根海姆獎得主芮塔·菲爾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文學研究學界重磅推薦 ★ 文學之用? ? !不是叫文學無用比較合適嗎? ★ 對現實、真實而言,文學是鏡與燈,還是幻影與謊言? ★ 文學,蠱惑人心?文學,令人震驚,它言說著自身的恐怖和先鋒性,摧毀舊有價值觀,指向刷新? ★穿行在與文學的四種相遇中文學 vs 我們 ————認識 X 著魔 X 知識 X 震撼 ——————————兩種認知衝擊,兩種感受共鳴 ★ 看文學,如何改變我們,以及對世界、真實的體驗! ====== ▼內容簡介 認識,著魔,知識,震驚。古往今來,人們很容易被一部小說、一首詩歌、一部齣戲劇,擊碎心靈。這種體驗, 不只是一瞬間,更是永恆;不只是個人感受,更是萬人感嘆。這就是文藝存在的重要原因。而這一切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文學之用》是探討這問題的理論書,也是《新文學史》主編芮塔‧菲爾斯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學理又好讀的文字,直擊「文藝這一虛構行為,為何引發人們短暫共鳴?它如何改變我們,以及我們對世界、真實的體驗」這兩大核心問題。 《文學之用》融合了這樣的使命出發,並提供了四種可能性,為學術價值的「之用」與一般讀者日常閱讀的「文學之用」搭建起橋樑。書籍,作者穿梭於傅柯、班雅明、韋伯、詹明信、奧斯汀、《千與千尋》、希臘悲劇……在思想與具體作品之間逡巡,在歷史經典與相應創作之間跳轉。 ▼學界推薦 幾十年來,文學理論家和一般讀者在「我們為什麼閱讀」問題上的觀點有霄壤之。但瑞塔·菲爾斯基實踐了不可能之事:兩者之間不僅有話要說,而且相互依賴。 ——傑拉爾德·格拉夫,2008年任美國現代語言學協會主席這是對文學的英勇捍衛。書中充滿了關於文學發展這一振興別興作用的觀點……這是有靈氣的作品。 ——《理論文學期刊》(Journal of Literary)超越我所期待的是,本書寫作品質也出色──曉暢直白、幽默優雅……我被書中的價值觀所說服了。我非常喜愛這本書。 ——蓋爾‧麥當娜,南安普敦大學中文教授《道德之用》一書,一部是關於文學理論批評的力作……本書所寫就,涉及面廣,大量引用經典和流行文學,以佐證作者本人對文學價值的看法。身為教師,我認為它的每一章都有知識課堂的好處。 珍妮特里昂,賓州大學英語教授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