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混搭的承諾:現代政治觀念史40講

混搭的承諾:現代政治觀念史40講

任劍濤,

雲南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30.00
定價 售價 $30.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生活在本質上就是政治的」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任劍濤新作從「站隊」傾向看觀念如何塑造行動於歷史的關鍵時刻看不同國家的走向突破政治棱鏡看現實與網絡事件之爭◎內容簡介從14—16世紀現代的醞釀,到17世紀現代政治觀念的「諸神入廟」、18世紀青銅體係初具雛形,再到19—20世紀不同政治觀念的實踐,按照時間線索,按照主題演進,本書呈現出一部混搭的觀念與行動互動史。從一神退場、諸神進入現代廟宇,到下沉到民間並與大眾的日常生活相連,觀念不斷塑造的形成。貫穿不同時代思想家的觀念探索與政治實踐,本書帶我們認識各種不同的誕生、交錯及趨同,從而去重繪現代政治的立體圖景,於政治現實與政治想像間訴諸自我的理性判斷。 ◎作品看點★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任劍濤新作。 任教政治學近三十年來,任劍濤教授研究視野兼顧中西,包括中國政治思想史專著,另有西方政治思想史著作,發表專業論文及社會文化評論200餘篇,兼具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專業研究外,作者還是“學術搖滾明星一樣的人物”,參加電視節目、寫評論、帶辯論隊。融專業與智力,帶來一套觀念與行動混搭的政治思想史。 ★從觀念還原到社會革命,將觀念置於社會變遷中。 13—14世紀,人文主義興起,政治觀念歡迎神學主導,進入「人的世界」;16—17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展開,政治觀念依次登場,呈現出「諸神之」;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主席捲到來,政治觀念進入犬牙交錯的認知化時期,在溫和與激進之間上演著「週期性奏」;19—20世紀,不同國家的獨立與建國,政治觀念進入實踐期,決定著國家的政治;走向20世紀後半期至今,隨著冷戰的興起與落幕、身份政治愈演愈烈,不同的政治觀念展開競爭……沿著循時間線索,本書講述了一部實踐與觀念的互動史。 ★ 退一步,以平視的眼光看待思想家如何以觀念塑造歷史。 現代政治觀念史第一人但丁、論君主權術的馬基雅維利、爭辯「利維坦」式國家的霍布斯、提出三權分立的鎖、以「多元自由」著稱的伯林……在四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政治觀念之多超越思想精英與政治精英,群體退一步,將偉大觀念的思想家,如何塑造歷史觀念,如何以不同歷史觀念。回溯歷史時刻,從不同國家的關鍵看其未來走向。英國為何走向了君主立憲製而美國走向了總統共和製?為何德國實施的是議會共和製而法國實施的是半總統半議會制?回到國家的關鍵時刻,看英美和德法如何因不同政治觀念走向了相異的發展道路,從而形成了謹慎的英美模式與先進的德法模式又引領了其他地區不同國家的建國與走向。共和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不同時期的「主義」之爭。 從節制民主、強調公共美德的古典共和主義到強調平等、政治參與的公民共和主義;以自由或權利為基礎的自由主義,與不同主義融合,發展出個人自由主義、前瞻性自由主義以及規訓共和的自由主義;追求自由和平衡秩序、菁英與大眾平衡的西方維護與基於傳統政治權威、統治秩序的歐陸維護主義;再到近年來的主義群體、女性、現代主義……不同「主義」之間、各個「主義」內部,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從「主義」之爭看觀念的水位。 ★ 左派、右派、道路中間,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左派和右派是如何產生的,又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解決,在今天,雙方的代表思潮有哪些,這些思潮又如何與社會運動相結合隨之產生了社會變化,不同國家不同派別的執政黨的方針傾向是怎樣的,什麼是中間道路,是否存在“第三條道路”……一個兼具解釋了世界與改變世界的視角。 從美國大選到韓國的“戒嚴令”,從網路事件中的“站隊”到現實中的“三觀不合”,政治觀念逐漸下沉到社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連續,生活在本質上就是政治的。要體認到不同政治觀念的發展及其理念,才能走出觀念迷戀,於清醒的認知中正視的現實。 ◎學者推薦我始終認為政治觀念是政治體制的原動力。從長線歷史來看,我甚至,認為觀念的力量要大於槍砲的力量,無數的普遍加起來,對歷史的塑造能力都不乏孔夫子或馬克思那麼大。而要了解政治觀念史,任老師說可以是最好的榜樣。 ——劉瑜(清華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我們尚未活在時刻老師的結論。」恰是現在,我們比過往許多老師都更需要學習政治觀念史。這是因為,我們並不能自動獲得一套真正的現代人的公共生活,我們共同生活的現代化願望還沒有到達終點。任老師是我的,時隔多年,由任帶一起回看現代人的夢想如何一步鑄就再合適不過。 ——陳迪(媒體人、大家時事評論員)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