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斷裂與新生:一位中國記者筆下的印度日常

斷裂與新生:一位中國記者筆下的印度日常

張興軍

貴州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定價 $15.00
定價 售價 $15.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深入香港《亞洲週刊》2023全球華人十大好書*【編輯】中國記者的真實觀察,帶你一個真正的印度社會。龍眼看象:由中國人的視角,觀察印度與世界。破除網路傳言,真實的印度買。印度人為什麼喜歡自拍?印度人也吃外賣?印度人結婚要吃外送嗎?中國對於印度意味著什麼?印度人為什麼「慢吞吞」?印度是否在國際上擁有交易印度能否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國?本書帶你全方位剖析印度社會的各個面向。 【推薦語】張興軍以記者特有的敏銳和細膩,記錄了底層在印度工作的點點滴滴,呈現了一個真實、又有趣的印度。大時代洪流下的個人生活的紀錄,更是令人動容。 ——林民旺,印度問題專家,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對於一個龐大豐富多元的國度,一個優秀新聞工作者的眼睛,恰如關注多棱鏡,不僅能呈現出萬千事物人群的斑斕色彩,更能切割出內在層重疊的角度與曲線,我們如探險尋礦一般走進那個既陌生又熟悉的,獲悉新人口大心一笑的世界第一人口大社會。印度,就是這樣在作者汪洋灑脫稀疏其深邃細緻的文字中去掉讓她令人興奮又深思的萬千不同。 ——張嚴平,新華社資深記者,曾榮獲第十屆長江韜奮獎、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標誌 中印是近鄰,卻互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因為不了解,便有很多似是無意的想像和為我所用的誤解。身為記者,關注中印關係宏大敘述之餘,本書作者把目光投向印度的大眾,有外賣小哥,​​也有公司白領,用貧窮而樸實的文筆,以一個曼哈頓的維度,向讀者講述印度的種姓制度、鄉村生活、中國人熟悉的仿製藥等方面,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豐富、鮮活、立體的印度,有助於我們用鄰去標籤,這有助於我們用鄰去的標籤,有助於我們用鄰去的標籤。 ——劉萬永,前媒體人,原《中國青年報》深度調查部主任,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得主印度的形像很多元,有人愛她,有人恨她,有人讚譽,有人毀謗她。只有親證才能真正了解地,只有實踐才能培育真知。這本書是認知折疊,讓我們走向「陌生的鄰居」那裡去看看,知道好的、壞的,都真實的奉獻,也讓遠離的我們有機會去探索,真正的印度才好。 ——何賟,畢業於北京大學南亞學系,中印經典互譯計劃譯者、專欄作家【內容簡介】記者張興軍行走於中印條約之間,見證了真實的印度與國內傳統的印度之間的巨大差距。在印期間,他經歷了印度的大選,新冠疫情的暴發,中國企業在印度的蓬勃發展;造訪了印度社會的各個階層:從路邊小販、出租車司機、工廠老闆,到教師、學者、電影明星,還透過在印印的視角,提供了一個中國人眼中真實的印度,見證了古老的大國在現代化的高速發展下的新生與印度。對中國人來說,這個鄰國與自己的國家遭受著嚴重的相似之處:經歷了悠久的一些歷史文化,龐大的人口數量,可觀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從中國人的眼中看印度,就好像是看一面鏡子。但是,多數國人對印度的了解,往往侷限於支離破碎的訊息和來自他人的刻板印象。同時,隨著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人需要走向世界,從自己的角度直接觀察世界,而不是透過他者的轉述。 作者對於印度的觀察,基於以上兩點,僅僅為了呈現出一個真實的印度,還要「用自己的目光,認識他人,認識世界」。 “某種程度上,這不僅關係到我們如何看待印度,也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如何看待世界並看待世界的話語。”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