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美國人:共同的歷史
中國人與美國人:共同的歷史
徐國琪
四川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本書利用豐富的檔案資料,將焦點集中在民間、個人以及非政府機構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積極互動上,整理了蒲安臣、留美幼童、戈鯢化、古德諾、杜威、國際體育等六個領域的豐富歷史圖表,向讀者展示,無論中美的官方外交關係如何變幻不定,民間與文化層面的關係自有其自身「共同的歷史」關注文化層面和非政府之間的機制關係,關注中美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而不是單純地只關注政府和軍事式。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解讀出一個全新的中美關係史,並且可能是個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新典範。這本書的副標題“一部共有的歷史”,不僅表明徐國琦解讀美中關係史的關鍵所在,而且指出了人類史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發展方向。徐國琦自己就是「共有的歷史」精神的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歷史學家,他為中國和美國的歷史研究所著述,實際上為整個世界的歷史研究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入江昭(哈佛大學教授) 中美人民的歷史是關於人的歷史,而不只是高層的政治與外交的歷史。我們的關係涉及到那些來到美國的中國人,以及前往中國的美國的私人領域所。定義去關係間的他們是顧問,是學生與老師,是勞工、知識分子、創業家,迄今為止依然如本書收錄了中美人民在過去兩個世紀里共同歷史上的精彩文章,作者重新講述了當時著名的旅居人士的故事,他們聚焦了我們數代所繼承的中美關係關係基礎的文化大使,現在看來為人亦如此。所有認真研究中美的學生都一定要讀一讀本書。 ——柯偉林(哈佛大學教授)在廣泛、高度和可靠的研究支持之中,徐國琦的作品確實另闢蹊徑,充滿了學者風範與聰明才智,重新定義了整體國際歷史研究的某些關鍵方向,其中更以中美關係研究為最。本書著重於個人國家、政府等各種體制機構,呈現出重要人物深省的「共同歷史」主題,講述了中美人民彼此之間的相遇。他不使用複雜、模糊或原創無意義的術語為讀者擔負,揭示了一個引個人入勝的故事。 ——陳兼(康乃爾大學教授)《中國與美國人》不僅著眼於中美關係人民共同的進程和追求,從國際史的角度重塑中美關係,強化人民關係與合作關係的經歷,提供了關於中美關係史的新敘述……帶來了學術上的範式創新,而且實踐了參與現實的思想力量,值得關心中美史關係和中美史的人。 ——王立新(北京大學教授)徐教授師承入江昭教授,研究領域縱橫出入國際間頻頻關係的脈絡,睿見。本書作為國際級史師技藝的表演,不僅可以取代有心問津斯道的後期新秀指引方向,也是一般向讀者歷史探求智慧的啟蒙依托。 ——潘光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徐氏希望透過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的經歷,今出中美牽涉人民「共同的歷史」的心理認知和共同願望,而不是完全依賴國家力量主宰一切。 ……「共同的歷史」可以是中美共同經歷的希望、沮喪、挫敗,掌握此一取徑將可延伸至其他主題的研究;它可以貫穿文化交流、政府活動、商業夥伴、軍事合作、技術轉移等各個方面,透過具體地探索關聯的中國史、美國史以及中美之間的經歷和意義,尋找相互利用、相互競爭、合作分享、衝突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吳翎君(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