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自我決定的孤獨:難以建立親密的社會感

自我決定的孤獨:難以建立親密的社會感

(德)伊麗莎白·馮塔登

廣東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16.00
定價 售價 $16.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編輯推薦】 ★身處無接觸時代,我們如何與他人對話? ★人為何選擇成為自己的孤島?揭示現代社會普遍孤獨感的成因;★繪畫當代生活的典型場景,表現多種現代人孤獨走向的困境;★跳出心理學的藩籬,部分社會學視角的孤獨診斷書;★從心靈感應的生理學角度切入,表現人與人交互接觸對本體健康的巨大影響;★深刻體會什麼是國家也無法提供保護的真正脆弱。 ———【內容簡介】萬相·004號作品人為何選擇成為自己的孤島? 不再用紙幣交換商品,不再去尊貴市場購物,不再與人近距離交談,在隔離中逐漸適應居家辦公、線上教育……我們似乎還是可以和保持主人距離,一種保持無接觸的生活。這是「社恐」的信仰,孤獨的當代症狀? 本書試圖告訴我們,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發生的,它不畏懼人群,不要求個人的自我省份,而是從生理學、歷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角度”,為現代人普遍的孤獨感做出診斷。人在生理上渴望與他人接觸、觸摸、接觸、接觸……但我們的世界始終存在暴力的威脅,保護人不受傷害的製度和社會聽力又遲遲來不及;城市在發展中不斷壓縮著個體的邊界,資源的身體在市場上被最大化利用,這一切都將我們推向親密關係的反面。當發展的社群媒體在人與人之間頑固的科技屏障,脆弱的現代人似乎找到了免於傷害的方式,長此以往,我們將期待的未來? ——————— ——— 【專家、媒體推薦】親密的風險是傷害,安全的風險是孤獨,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世界無解。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人類如何解決困境的知識,同時也給了我們日常生活以重大啟示。 ——阿乙在後Me-too時代,我們既承受著孤獨感對健康帶來的嚴重傷害,又因怕被行為而不允許他人接觸。接觸是帶菌的,嚴謹的孤獨又是致命的。愛是自投布荊棘的羅網,躲在一個人的空辮蕩又活得像條狗。作家伊麗莎白·塔登則對這種相互“觸不可及”的“後現代生活”,做了包含四個維度的哲學分析。 ——吳冠軍(教育部長江現代學者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馮·塔登勾勒出後社會人們內心的動盪不安——渴望並需要親近,又想避免傷害。 ——《情感期刊》 這本書觸及了當代社會行為的脈動……如果對人類行為的本質感興趣,或是想要接觸個體思考和親密關係的本質,都會在這本書中找到思考的素材。 ——《南德意志報》本書試圖對社會綜合學和情感研究,對場景的新聞式描述和對專家的採訪來探索「非接觸社會」的真相。塔登的思發人深省,顯示了非接觸式社會的利害,令人印象深刻。 ——《措施報告》這不是一本支持或反對人與人之間相互接觸的實用書,相反,它是對身體和精神、謹慎和心理傾向的一種刺激。 ——socialnet 是一個聰明的社會肖像畫,為任何思考孤獨的人提供了許多值得了解的東西。 ——zeitzeichen 一本非常聰明的書,涉及社會的一個基本困境——關注我們都需要接觸、觸摸、人類的溫暖,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充分當代的理由認為它是有風險的,甚至是危險的。非自願的親近往往會帶來對界線的侵犯,甚至是暴力。作者在書中闡述了對邊界的尊重是在現代身體逐漸發展起來的,以及對非侵犯的取締是如何取代的。 ——德意志廣播電台在這部短小精悍、高度敏感的書中,馮·塔登探討了誰能夠觸摸自己的問題,身體的脆弱如何成為一個政治問題,財富和孤獨如何联系在一起。警告:當你閱讀時,意識和反應心理都會地增加! ——明鏡在線當我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就想把這個關於皮膚接觸而不是展示愛撫的分析方便大家。 ——《柏林日報》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