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朝廷:巡幸與清朝統治的美食(1680-1785)
馬背上的朝廷:巡幸與清朝統治的美食(1680-1785)
(美)張勉治
江蘇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乾隆年至四十九年(1751—1784),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往返北京與江南。滿洲皇帝及扈從,深入帝國最富庶、最重要的地區,上演了一場長達數月之久的政治劇。本書主要闡釋帝國核心與江南之間既充滿張力又持續博弈的關係。無論在政治、經濟或文化上,江南都是漢人無可爭議的中心,它還是反覆清明的大營本。廷清如何在這一區當今權威、合法統治?本書在這些問題的同時,也探討了盛清統治的現狀以及各種人物對其間的政治文化的競爭。作者認為,南巡在十八世紀清朝統治的歷史進程中具有核心地位。 ----評論---- 本書探討了清朝統治的一個重要方面,敏銳地抓住了其最重要的特徵。本書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去閱讀。首先,本書思考了清朝統治的具體特徵,特別是民族意識在清朝統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形成了新穎而豐富的特徵其次,它再現了巡幸這一歷史上的重要活動,及其作為、儀禮、思想、身體等活動的重要展示。第三,它揭示了乾隆皇帝的獨特個性。總之,本書是清史研究領域的一部力作。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狄宇宙(Nicola Di Cosmo)歷史細節的重視以及分析視野的破產,使本書成為清史危機以及帝國史悲劇的必讀書。那些在西方國外尋求理解帝國形成的可信範式的思維,尤其應該參考這本書。 ——美國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衛周安(Joanna Waley-Cohen) 張勉治對巡幸的描述很具體,這值得稱讚。他不是簡單地長久以來清帝的巡幸,而是告訴我們,巡幸何以會在不同時期一再進行。本書並非一套嚴謹的巡幸研究,在作者筆下,巡幸是透視清朝統治的棱鏡,巡幸其實是遠離宮廷生活和國家治理,而是乾隆皇帝統治國家的且阿富汗的工具。 ——美國雪城大學系歷史教授柯啟玄(諾曼·庫徹)作者對巡幸的歷史淵源與邊界,清朝皇帝巡幸的行為本身,乾隆帝南巡期間與揚州鹽商、江南文人的外交,以及禦製詩寫作、南巡的社會反響方方面進行分析,治河、造河、西師、南旌、西江 看似南巡,卻及其餘,一個對帝國發展的全景式的描述躍然紙上。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劉文鵬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