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

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1917-1937)

(美)史書美

江蘇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21.00
定價 售價 $21.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1)渴望現代:「五四」的西方主義和日本主義;(2)重思現代:京派;(3)炫耀現代:上海新感覺。民國時代對現代主義的理解呼喚了一個地區、全球脈絡交織的多元背景。文化爭論、政治紛爭和社會運動亂等不斷變化的地區語境現代塑造了現代主義,同時帝國主義推動了全球文化經濟潮流也參與了性的塑造。這種地區/全球連結最明顯的顯現即是半殖民地性。這是一種外國勢力對中國進行多層次佔領的政治方式。為了自身的經濟和政治目標,這種外國勢力在中國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 作為我們東南部的後帝國主義時代的特徵,新殖民時代的標誌是:西方文化霸權即西方定位為終極價值的裁決人。同時,新殖民時代的被殖民者又反過來將這種定位內在化,使文化霸權的可能性得以實現。無論是在「五」四一代西方主義的現代主義買賣,或是在京派的文化普遍主義那裡,或是亦在新感覺派在這裡,都市的焦點都參與其中。京派思想家發現中國文化復興在戰後歐洲流行的文明論述中佔有相當大的合法性。與之相區別,西方主義者對中國傳統的徹底否定採取了一種更為直接的方式。新感覺派既不號召放棄傳統,也不呼喚有限的復興傳統,而中斷現代性是唯一需要考慮的因素。 在華人作家遭遇現代性之時,一旦作家們去除了傳統的保護層,就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用來代替傳統來發揮作用。西方主義者透過對自身必能趕上西方的相信來想像一種平等西方。京派思想家在西方自我批評的基礎上初步對進行一個有限的批評,新感覺派將西方停滯文化視為不可改變的既定現實。這種與西方協商的模式構成了截然不同的重要進程。如果被西方利用,它們將在以後的歲月裡成為進一步反思中西關係的基礎。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