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慢水:災異時代我們如何與水共存
(美)艾麗卡吉斯
浙江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理解城市內澇根源所在🌊輸送全球範圍內治水的成敗經驗🌊“海綿城市”者俞孔堅教授作序🌊“蕾切爾·卡森貢獻環境寫作或報道獎”作品獲獎為什麼嚴重經濟再發達的城市,似乎對城市內澇也束手無策?甚至越陷洪水越?如何環顧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歷史,我們能否找到一些與水共存的成功模式? 《慢水》追蹤不同水體的“生活習慣”,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間,與周圍的生物互動,也探索水在不同時期造訪各地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和教訓。 綜合地質學、水文學、環境工程、景觀設計、生態保護等各領域學者和工作者的觀點,引介全球各地正在興起的「慢水」運動,埃麗卡·吉斯在書中發出預警,我們當前的城市化建設普遍採取讓水加速離開地表的思路,選擇擠排和侵占給水水等洪水我們把巨大的經濟、生態損失和人員傷亡,獲得了控制水的假象,但事實上,水會贏到最後。當我們關注水自身的需求,讓渡空間,遵循水的本性,讓水恢復到自然慢速階段的同時,我們能夠獲得調節水、減少洪澇、改善環境和氣候等方面的裨益。 ——全體讚譽——這本書值得國人、特別是涉水專家和決策者放下對水的傲慢,認真品讀和思考。我希望它能推動治水理念的進步。 ——北京大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俞孔堅我們在氣候緊急的時代試圖控制水,帶來的結果是什麼?這本書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一次迷人的洪水。從加州中央谷地到伊拉克的美索不達米亞沼澤,無論我們是築壩、引水還是加蓋混凝土,結果都一樣的:在我們不想要出現的地方有太多的水,而在需要它的地方我們卻沒有足夠的水。吉斯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為了保護我們自己,我們需要考慮水想要什麼。 ——《芝加哥論壇》大約一百年來,我們的文明一直在開發水流走的方法。迫切的密閉和嚴重的洪水和乾旱導致了更高的堤壩、更大的排水管和更長的溝渠。然而我們開始意識到,不斷增加控制水的混凝土基礎設施,反倒增強了這個問題。埃麗卡·吉斯的新書《讓慢水》關注水的近流,這基本上是洪水的方式,它可以吸收洪水,為乾旱蓄水,為自然系統提供養分。 ——《聖塔芭芭拉獨立報》 什麼自然力量能比水更有力地塑造人類的冒險,原因很明顯,我們抓水。我們所說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水的文明化——主要是給它施加了限制。在本波光週期性的、流動的、窒息全球的敘事中事中,吉斯令人信服地說明了為什麼水總是贏家,尤其是在面臨破壞性氣候變遷的、都市化的世界中。透過來自中國「海綿城市」設計師、海狸等族群的指南,她也揭示了解放水如何反過來解放我們。 ——安德魯·雷夫金,前《紐約時報》作者為了讓我們重新投資於她的「慢水」技術,吉斯提供了兼具洞察力、知識密度與說服力的操縱力。她體認到,「慢水要求我們調整對水這種重要成分的態度,從商品或工業投入,變成夥伴、朋友、親人、生命」。最終我們需要“讓水如其控制”,因為“事實證明,是虛幻的”。 ——《泰晤士報文學刊增》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