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派系分合與晚清政治(1885-1898):以「帝后黨爭」為討論中心

派系分合與晚清政治(1885-1898):以「帝后黨爭」為討論中心

JF圖書| 季風書園

上海人民出版社

無庫存

定價 $28.00
定價 售價 $28.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中法戰爭爆發後,「甲申易樞」事件隨即成為晚清李氏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代替恭親王班子的醇親王人馬,與鴻章何為首的淮系北洋、翁同為首的「帝黨」實現了怎樣的政治共生?而隨著醇親王去世和光緒帝親政,帝後兩黨終於直面最高權力“鐵王座”,在甲午戰敗與維新派的催化下,這一不可迴避的矛盾以英國、俄羅斯、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列強,又在此派政治中,虎視眈眈地圖著怎樣的利益盤謀著怎樣的利益盤謀?派係政治魔咒下,甲午戰爭和戊戌維新校長鮮為人知的一面,重審晚清歷史最後關頭,最高權力統治者的殘酷博弈和失國運。 ·慈禧太后VS光緒皇帝,派係政治視角,帝國最高權力博弈的終極鬥爭 隨著醇親王的去世和光緒帝的親政,帝後兩黨終於直面最高權力“鐵王座”。在總理提案和辯論姿態上,慈禧太后的權力平衡術讓追求實權的皇帝處掣肘,而奮力擺脫這一困境的光緒帝甚至在關鍵時刻棄置原屬「帝黨」的翁同和,參與促成康梁維新派,殊不知維新派意欲效仿日本「明劫維新」的天意和不可引的政治意圖和不可言說的個人動機,將不引以為世。 ·新車輪「代理人政治」開啟,重估被最人忽視的「1884」重寫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源,再探晚清權力鬥爭的複雜政治 對比1840(鴉片戰爭)、1895(甲午戰爭)相當於1900(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884年作為後辛嶺的重要歷史後分之時期,新時代承軍入侵後的重要歷史時期。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北洋是為「黨後」一派,而以翁同和為首的「帝黨」在這一事件權的爭奪過程中,遭遇對外戰爭和隊列內外決策,雙方十步一殺,事事齜,從根本上影響了戰爭的勝負與時局的方向,北洋恐慌的全軍覆沒這後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隨後瓜分中國的策略,也標誌著奪取的派係政治色彩。 ·著名史家林文仁經典晚清史,重磅歸來!史料豐盈,小說般敘述 本書為著名晚清史學者林文仁教授的代表作,系統深入,視角獨特,重視官方檔案,更重視私人日記、書信、年譜等形式多樣的私家史料,小說般的敘述,讓塵封的史實「活」了起來。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