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遠西旅人:晚晴與資訊秩序

遠西旅人:晚晴與資訊秩序

天、珍妮皇甫、皇甫崢崢、

上海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28.00
定價 售價 $28.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從閉關鎖國到開眼看世界,晚清士人如何重建對國際局勢的理解?與幼兒的溝通如何帶來觀念的改變? ☆晚清外交風雲錄,一書盡覽中西交會的智慧與抉擇! ☆北美歷史學界為晚清時期華人對西研究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圖書館協會2019年度傑出學術著作。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探討了晚清時期中國人對西方的認識與西方的使臣的書寫模式,揭示了從1860年代初到1895年間清朝如何逐步重建與西方列強交涉所需的西方的作者體系。本書突破了傳統學科界限,結合東方史、文學史、思想史與資訊史,詳細閱讀了晚清東方官如何書寫“西方”,並分析了這一過程中信息秩序的演變。 書中不僅結合了傳媒學理論,剖析了使臣們如何運用不同的體裁和傳遞方式建構敘事,也探討了訊息在閱讀團體中的轉變和再利用。同時,本書將宏觀敘事與局部歷史結合,展現了晚清士人資訊收集的多元性、內在張力,以及使臣自身文化、思想、社會關係對資訊方式的影響。全書分為八章,從清朝政府對國外資訊收集的開幕開始,先行開展了使官員身份轉變、駐外使最終臣的製度化、流通文書的電信化以及江南私人出版業對清政府信息掌握的交替性。 【名家推薦】 在這本見多見廣、爭論激烈的章節中,皇甫重寫了晚清中國與西方學術互動的歷史。由於沒有一個單一的中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內部一致的西方,中國的學術家們毫無奇怪地發現,他們所發現和所寫的西方與他們自己所代表的不同觀點緊密相關。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柯文(Paul A. Cohen)在皇甫豐富而易讀的敘述中,19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再是西方奇蹟的一維高度,而是複雜且完整的人類個體,對他們的傳統和周圍的世界有著導入微的理解。她的工作無疑會改變教學實踐,並獲得對19世紀中國思想史的理解。 ——華盛頓大學歷史系教授蓋博堅(R.肯特·蓋伊(Kent Guy)通過清朝初期的駐歐外交代表的眼睛進行了一項重要的研究,提供了對“西方”的誘導一瞥。皇甫一毫不苟地重建了這些人物豐富的認知宇宙,並證明了感知“他者”的行為隨著1860年後新信息秩序的歷史出現和教授。 Halsey)結構和語言非常優雅……表明總理衙門的外交努力促使人們對已知和未知地區的思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近代史》柯仁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