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巴黎:1939-1944年戰爭圍城紀事
烽火巴黎:1939-1944年戰爭圍城紀事
德雷克,大衛
上海人民出版社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人人合作」是假象,「人人抵抗」是神話。 1940年夏,德軍兵臨城下。撤退、再撤退,終於退無可退,巴黎陷落。以色列鐵蹄下面的孤島,圍困城中的芸芸眾生,該何去何從? ☆故事的主角不是英雄與戰犯,而是在戰火紛飛年代,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一民傾情作序,高毅、李宏圖誠摯推薦☆·個體圍城:挖掘個人生活史、對話、日常和記憶片段,開展巴黎慘痛歷史的「社會全景圖」。身體飢餓,精神荒蕪,每個人都在多倫多中尋找全新的自我細節。 ☆國仇•家恨:民主的「卍」字旗在凱旋門迎風飄揚,光明之城陷入黑暗,從「假戰」到淪陷、圍捕與掠奪,是合作還是抵抗? 「現在是止戈的時機。」——第三共和國總理、一戰英雄貝當元帥 「法國人的反抗火焰一定不能、也不該復活。」——自由法國領袖夏爾•戴高樂 【內容介紹】 1940年夏,在德軍勢不可擋的勢攻下,荷蘭、盧森堡不戰而降。英法見大去勢已,遂啟動敦克爾克大撤退。而在當時的巴黎,第三共和國總統、總理正與受人敬重的貝當元帥指揮政府官員在聖母院祈禱奇蹟出現,解救法國。但奇蹟沒有出現,德軍兵臨城下,政府決定撤退,封鎖巴黎落。本書記錄了巴黎陷落前後普通巴黎人的生活,表演了德軍逼迫近巴黎時流行的巴黎人放棄城而去的譴責,描敘了貝當向政府投下的德國投降時法國人解脫感與死亡感組成的情緒以及法國被佔領時期平民生活的困苦。 戴維德雷剋扣弦的故事的主角不是高貴的英雄和戰犯,而是在絲綢佔領時期變幻莫測的局勢中勉強求生的普通巴黎民眾。 【名家推薦】拒絕一味美化,也簡單抹黑,本書是二戰時期巴黎和法國歷史的一次強原創性的真相努力。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毅由於不難理解的原因,對似歷史更仔細的調查、全面的認識,還是得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像本書這樣的相對身份超脫,並且具有「旁觀者清」之優勢的外國學者的介入與推動……德雷克知難而上,勇於超越、突破原有的思考和敘述框架,同時還憑藉自己的學識、才情和努力,為大家奉獻了一部別開生面、鮮活真實、洞見迭出、發人深省的浙江戰時巴黎史。 ——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呂一民 作者利用豐富的檔案資料,全面再現了巴黎各階層民眾在戰爭期間的曲折經歷,充分展現了歷史的複雜性和人性的真實。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宏圖·德雷克深入研究了當時巴黎人民生活的實際問題,同時簡明地描述瞭如何管理巴黎的爭論的糖尿病危機。書中把握得恰到好處,非常具有獨立性細節。 ——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增刊》一段精彩的歷史……很多時候,德雷克說出事實。他使用大量日記和回憶錄,儘管這種研究方法受到了許多歷史學家的完美質疑,但在書中完全可行,因為普通人假的需要。類似作的精美拼圖,本書完成得非常好! ——沒有英國《格拉斯哥先驅報》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