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內的孩子: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縣內的孩子: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林小英
上海人民出版社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中國50%以上的學生在全國2000多個縣接受教育,縣內應該採用菁英教育,還是普惠式教育的模式? 解決縣域教育難題,應增加對口扶貧還是強化自我造血功能? 縣內的孩子只是爭朝夕、拼命學習模式的犧牲品嗎? 縣內能走出優質生源與師資流失的困局重新振興嗎? 教育不應該是適應者生存的模式,經濟越落後的地方教育就越應該給人希望。 ——————————本書描述了中國東、中、西部不同縣域內疲力或奮進的學校、種瓜或得豆的課堂、踏實或游移的教師、在幻想或現實中長大的學生、對孩子教育過度操心或無休止力的家長、在正事和雜事中疲於奔命的校長、緊密結合的政政校、國家教化權力和市場選擇驅動之間的城鄉……作者用紀錄片式的分鏡頭細提出了縣域教育的生態,深度剖析了中國「以縣為主」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所面臨困境造成的根源及其後果,詳解縣域教育如何在今天這個時代成為一個問題式的存在。 —————————— 【評論】 《縣中孩子》提出教育選拔制度的透視及時地回到人的身上,使我們統一高考制度和潛藏城鄉分治、鄉村分級的學校制度,正在聯合製定一個精巧的製度,調查上造成社會不平等的代際傳遞。英博士強調了教育評估改革,探求縣域教育改革的解決之道,使縣域學校從整體教育改革機制中的“他者”轉移到應有的主體地位,從而回答了“縣域的孩子”也是“我們的孩子”的終極問題。 ——楊東平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帕克林小英致力於探索“縣域教育”,這是關係到中國半數以上孩子的成長卻又足夠重視的問題。她以縝密的行動與敏銳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縣內的教育生態及其複雜脈絡。這是一部嚴謹、寧靜又飽含深情的人類學研究傑作。 ——劉擎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閱讀林小英老師關於縣域教育的論說,感到震驚,也十分感動。她以一般讀者也能讀懂的教育文字,描繪了縣域的複雜生態,分析了縣域教育的應急反應,為理解縣域教育提供了新穎獨特的認識視角。 ——賀雪峰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縣域聚集著中國一多半的未來國民,學校塑造著未來中國的性情與品格。林小英在對當時縣域教育具體的解析中,強調了:「縣域中的孩子」積蓄著越來越多的能量和願望,這些願望與能量在哪裡找到了放和實現的目標? ——如果他們成功,將是偉大的建設;如果他們失敗,將是巨大的破壞。 「助少壯求位育,促民族完成年。」潘光旦先生1932年寫下的這句話,今天既囑咐過,又別意識涵。 ——劉雲杉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校長、教授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