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伯格的三重生命
約翰伯格的三重生命
(美)喬舒亞·斯珀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人文主義左派的精神領航星:良心的者守護同代人中最俱全球意義的聲音本書是關於約翰·伯格生平及著述的首部精神傳記~~~~~~~~~~~~~~~~~~~~~~~~~~~~~~~~~~~~~~~~~~~~~~~~~~~~~~~~~~~~~~~~~~~~~~~~~~~~~~~~~~~~~~~~~~ 政治的重壓、藝術的力量、歷史的轉向,還有那幾段返途的旅程——作為新聞工作者和文化戰士的早期,試著解開冷戰挫敗感的纏結——活力、感性、高產的變革力量,六十年代的革命力量即將被瓦解粉碎——新的自由主義全球化崛起,自我成為抗疫者和農民經驗的編年史家~~~~~~~~~~~~~~~~~~~~~~~~~~~~~~~~~~~~~~~~~~~~~~~~~~~~~ 作家之一是約翰·吉伯格的作家。小說家,他在1972年獲得歐洲布克獎,並將一半獎金捐給黑豹組織。身為電視主持人,他以《觀賞之道》改變了我們觀賞藝術的方式。他維護了全世界工人、移民和被壓迫者的權利和人格。他在1953年寫道:「我遠遠沒有把政治拖進了藝術,而藝術把我拖進了政治」。直到2017年1月去世,他仍然是一位革命家。 圍繞著一系列個人和歷史的分水嶺,《約翰·伯格的三重生命》回顧了伯格的發展歷程,從1950年代倫敦冷戰時期的藝術學生和論戰者,到1960年代的狂熱——當時革命不僅是政治的,而且是性的和藝術的,再到他成為田園作家,以及經歷的左派新派的之後興通過第一手、未發表的採訪和最近公開的檔案資料,本書作者在地震爭議的時刻挖掘出一個具有非凡複雜性和張力的人物。他的形像是一位文化創新者,既被人稱頌,又經常被誤解,是一位越來越被他所熱愛的事物和他所反對的事物所驅動的作家。 《約翰伯格的三重生命》將他的東南西北匯聚在一起,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重新帶回他和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圖景中。 ~~~~~~~~~~~~~~~~~~~~~~~~~~~~~~~~~~~~~~~~~~~~~~~~~~~~~~~~~~~~~~~~~~ 了不起的約翰伯格得到了與他相稱的深刻細緻的研究。喬舒亞·斯珀林對這位索爾多面的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討論都游刃有餘:他的藝術評論、他的小說、他熱情的政治承諾、他對芬蘭山生活的沉浸等等。伯格作品的背景愛好者會在這裡找到豐富的資料,而那些不了解伯格的人,我希望能夠受到啟發,讀懂他。 ——亞當‧霍希爾德(《利奧波德王的幽靈》作者)觀點尖銳,文筆瀟灑……本人對伯格的觀看之道,加上散文本身的直中要害和抒情性所帶來的力量,度過了歲月,給年輕的一代帶來了希望,正如傳記本身所證明的那樣。 ——《紐約書評》這本書對於伯格的研究,以及對過去五十年文化左派總體的學術研究,都做出了巧妙而精闢的貢獻。 ——《出版週刊》 這篇引人入勝的住傳記講述了伯格的創作演化歷程,突出了他大量的雕塑中的精華作品,把這些作品與他一生追隨的馬克思主義著作放在一起。 ——《紐約客》在約翰·伯格90年的人生中,他曾崛起,有時同時是藝術評論家和小說家、紀錄片作家和作家、農場工人和歷史學家、詩人和論戰家……這個堆顯然是矛盾的身份聚合起來代表了形式?對於任何一位約翰·伯格的準傳記作者來說,訣竅就是要在多樣性中找到統一性。喬書亞·斯珀林能勝任這項任務。 ——《洛杉磯書評》讀斯珀林的評傳……就是進入了一個失落的高風險知識分子的狂熱世界。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伯格對一件事情的觀察和理解「面面俱到」的天賦,他那不可思議的浮動視角,如果不是他總能用它來選擇正確的側面,價值就會降低。 ——Sarah Nicole Prickett,Bookforum 作者熟練地從政治切換到個人,再從個人到政治,引發了多舛,有時是動盪不安的人生的高潮和低潮。 ——《星期日衛報》現場報道《G.》《第七個人》和《看問題的方法》的作者當然是一生都在論戰和革命的定義。但是,歸根結底,他是一個「既說是被他所反對的東西定義,又不如說是被他所熱愛的東西」的人。喬書亞·斯珀林對約翰·伯格的研究時而批判,時而充滿熱情,他的觀察力、嚴謹性、深刻性和這本書的主人公一樣,幾乎今天地引人入勝。 ——大衛‧艾德加,《寫在心上》作者是一個值得歡迎的介入,它在英國對待伯格的思想和作品遺產,對這些遺產的低估到了犯罪的地步。 ——《晨星報》 出色……斯珀林雖然是個伯格迷,卻並沒有寫滿是恭維的聖徒傳記。 [斯珀林的]傳記…揭示了一位仍能以最雄辯而充滿熱情說出我們當前的冒險、恐懼、希望和慾望的作家。 ——Elisa Wouk Almino,過敏論點充分、有趣、資訊量大——《藝術報》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