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五四的另一方面:「社會」觀念的形成與新型組織的誕生

五四的另一方面:「社會」觀念的形成與新型組織的誕生

楊念群

上海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12.00
定價 售價 $12.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著名歷史學家楊念群教授,《哪裡是「江南」? 》之後,另闢新徑之作──跨政治史、社會史、思想史、文化史多元領域,融入五四重要議題的全新思考,極力展現新銳的史學前沿研究。 ☆重新定位五四,發現駁斥矛盾、異常複雜的歷史真相──把五四放在由清末變革,到民初社會革命,訴20世紀40年代的歷史長程中,進行重新定位。將五四視為上承民初政治改革危機,下啟社會變革風的重要歷史進程。以關注潮歷史運動的動態視角,呈現五四豐富的意義。 ☆探索五四的另一個面向:社會變革風潮—— 基金會指出,五四除了一場「政治事件」和一場「個人自由覺醒」外,它引發的社會變革風潮也不容忽視,甚至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深究五四時期「社會」觀念如何產生,大眾社會改造組織紛紛補足的原因,長期忽視人們的重要遺產。 ☆關注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命運與抉擇-以康有為、梁啟超、胡適與毛澤東為代表,勾勒出不同類型中國近代知識群體的面貌。從近代知識人不同活動區域和地方思想傳承路線的角度,比較他們在思想和行動上所產生的差異。 ☆縱貫古今,理清中國現代歷史轉型的內在邏輯,發現有生命力的中國傳統價值——將堅定五四後的各種概念、思潮,定位中國的歷史狀況中進行分析,並據此剖析五四後具體興起的流派「主義」的思想淵源,並指出它們與傳統主義價值之間的關係。 ☆五四研究面觀- 清楚整理、充分反思過去各學派五、四種研究的各種觀點。分析不同研究觀點的形成原因,解密關係隱藏在觀點背後的不同預期動機。 ☆拓寬研究視野,重新思考政治史的活力-充分考慮政治與各類社會文化關係的關聯;試著打通「思想」爭論與基層實踐的邏輯。 --------------本書引進了五四的社會改造面相,指出面對當時出的各種「社會改造」構想是五四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作者將五四立即著眼於多維試驗角度的社會文化運動,同時,透過把五四發生及黑人的曼谷拉長至20世紀40年代,深度扭轉了五四一代成長起來的「新青年」的各種時勢變遷,做出了反應和抉擇。 ----------------楊念群習慣稱自己“不守‘家法’”,實際上是他刻意創新已經成為了。 ——《新京報》 對已構成中國生活常識的部分歷史觀提出質疑和修正,想辦法克服一種刻板僵化的認識,激活鮮靈的思想,是楊念群始終如一的追求。 ——《南風窗》在中國史學界裡,楊念群一直是個“流行”人物……他身體力行地和“多學科對話”,探索一條把西方社會科學理論與中國史學研究結合的新路徑。 ——《南方人物週刊》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