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殼碗外的人生*
椰殼碗外的人生*
(美)班尼迪克安德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4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想像的社群》作者班尼迪克安德森自述「越界」一生
☆ 跨地域之限,越語言之別,消文化之牆,破學科之界。
☆ 如何規避現代教育與研究自有之縛,如何於現實困頓中明理求真。
班尼迪克安德森,無法被標籤的學術大師,以跳出椰殼碗的青蛙自況,地理的、歷史的、語言的、規訓的邊界都無法束縛他旺盛的有趣和思考的熱情。不像一般回憶錄,本書主要著眼於安德森的治學經歷,作者主要評述了區域研究、田野工作、比較研究、跨學科研究四個方面的內容,真正的鋒利深刻。又經歷了學科劃分和教育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近半生的東南亞三國都在——印尼、泰國、預防性實地實踐研究。那個時代的學術研究面臨許多現實阻礙:語言不通、資金不足、資料困乏、政治環境。安德森和所有學者一樣,導師與學生、理論與實踐、勤奮與機緣、權力與真相等權衡,其時代對當今的中國學界、教育界也有裨益。
----------------
《椰殼碗外的人生》是享譽世界的學者本篤‧安德森的回憶著作。書中回顧了他幼年從昆明到加州再到愛爾蘭的輪換,在伊頓和劍橋的求學經歷,在美國康奈爾的研究和教學經歷,在東南亞、泰國、菲律賓的田野調查經歷,以及退休之後的這些新嘗試。本書是安德森應日本友人之邀而作,於2003年前後開始醞釀,2009年日文版面世。英文版的出版有賴於其弟佩里•安德森的開頭,然書未面世,作者則是2015年12月在廊朗瑪門口。
回溯五十餘年的學術人生,安德森坦陳其以《想像的共同體》為代表的群體學術成就的靈感與起源;直擊現代學術和教育體系的弊病;思考全球化出路單一的普遍展望,為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釋放更多可能。
-----------------
班尼迪克安德森顛覆了民族主義的研究……不僅以他的理論貢獻而聞名,也因為他對對話、泰國、防疫的語言與權力的近距離審視。 ——《紐約時報》
安德森的所有寫作都具有無畏的原創性,借助發現被忽視或被強調的聲音,挑戰所有假說。他從不滿足於告訴讀者他們想知道的事。 ——《衛報》(訃聞)
雖然說《椰殼碗外的人生》是一部學者的回憶錄,但本書內容對一般讀者來說也大有好處。一個學者能夠婉拒三個優渥條件,不斷跳出舒適區,挑戰新領域,不做“椰殼碗下的青蛙”,這個過程本身就足以振奮人心。 ——《經濟學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