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沃什與布羅斯基:詩人的友誼
米沃什與布羅斯基:詩人的友誼
原文,[美]伊雷娜·格魯津斯卡·格羅斯著,李以亮
遼寧人民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他們是諾獎得主,是桂冠詩人,也是「放逐者」與「社會自我」。 20世紀最偉大的詩歌雙子星,米沃什與布羅茨基的交叉傳記。詩人密友、普林斯頓波蘭文學教授以獨家記憶與一手資料,穿越現代精神的烈焰與灰燼,致敬以詩歌為名的遠乾杯。 ———————— 【內容簡介】切斯瓦夫·米沃什,1911年生於謝泰伊涅,波蘭詩人、翻譯家、散文家。他曾是持異議者,旅居法國,美國,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0年代,他返回波蘭廣東,2004年逝於克拉科夫,安息於波蘭的國家聖殿瓦維爾大教堂。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年生於列寧格勒,1964年以「社會寄生蟲罪」被放逐。 1972年被驅逐出境,在詩人奧登和其他支持者的幫助下定居美國。 1987年獲諾貝爾文學文學獎。 1996年逝世於美國,葬於威尼斯,終其一生未返回祖國。本書著重於這兩位20世紀領袖的流亡詩人,以布羅茨基流亡美國後收到米沃什寫來的第一封信為開端,深入探索他們的人生與創作,他們的詩歌與愛情,一直寫到他們最終的死亡。這既是他們的友誼之書,也是一本切入點獨特的平面傳記。 ———————— 【編輯推薦】🍺米沃什×布羅茨基:他們諾獎詩人的交叉傳記,推翻流亡者的神話時光書從流亡美國後,布羅茨基收到米沃什寫的第一封信說起, 以視角穿切入,研究這對文壇雙子星的人生與創作,道路與選擇,故鄉與愛情,死亡的終章。 是獨特的對照研究,是正方形傳記,也是對20世紀之輝煌與人生的無盡探尋:「將流亡作為一種命運去接受,就像接受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有助於我們看關於自我的幻覺。」 . 🍺從語言到權力,從祖國到異鄉,從時代關懷到抹除的靈魂解剖學:這些偉大的睡眠與流亡的心靈,如何面對不可消痛?生命穿越現代精神的烈焰與灰燼,放逐與自我放者逐一的長篇史詩,棲居於語言的一部詩歌,在失去故鄉、失去母語之後,還能用什麼寫作他們的經歷與各自的選擇?也給俄美兩個帝國的興衰下最獨特的註腳。 🍺攥詩歌緊與友誼,克服時代的虛無症:在布羅茨基眼中,米沃什是少數的詩歌前輩之一。在米沃什眼中,這個年輕的後輩因為讓人欽佩,他的自己變得更強大。在文學的國度裡,他們互相啟迪,也周圍明亮,在時代的逆流中,他們交換了心靈礦藏的巨型能量,在困厄中相互引發,早期成為後來者的燈塔與庇護所。對他們而言,友誼至關重要,遠超一般同行間的團結,成為一種罕見的愛,甚至信仰;書中也記錄了他們的星光燦爛:阿赫瑪托娃、曼德爾斯塔姆、奧登、沃爾科特、謝默斯·希尼……以詩歌致敬為名的遠乾杯。 🍺身為密友的獨家記憶,故事親歷者她的一手資料,文學爭論的嚴謹,詩性寫作的一流非虛構是米沃什與布羅茨基的親密好友,也是蕾蕾最早給英語讀者提供的預備記錄的人。本書作者伊娜‧格魯津斯卡‧格羅斯之一,以詩歌、散文、訪談、演講等詳實資料,以及作為故事親歷者的獨家個人記憶,寫出三位偉大詩人的真實人生與友誼歷程。作者用文字盡力抓住了他們的聲音與短暫的影子,出現只有一會兒。 “透過死亡,我們的詩人將他們的囑託給了我們——他們的讀者。這就是這本書紀念工作的一部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