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史論(全三冊)(李澤厚集)(盒)
中國思想史論(全三冊)(李澤厚集)(盒)
李澤厚
北京三聯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曾對中國的思想文化形成籠罩性影響、堪稱「精神導師」的人物,非李澤厚先生莫屬。從“主體性哲學”到“情本體”,從“積淀學說”“西體中用”,到“告別革命”“實用”理性”……李澤厚先生不僅是80年代“新啟蒙”時期的大思想家、“文化熱”“美學熱”的靈魂人物;他晚年的各種消息和言說依然宏闊智智、睿智、歷史睿智。三聯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就開始陸續出版李澤厚先生的著作,如《走我自己的路》(1986)、《馬克思主義在中國》(1988)、《美學四講》(1989)。體論》與《己》卯五說》合刊為一冊出版,他曾擬定總名為「跨世紀書」。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修訂第六版)》《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增訂本)》《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論語今讀》《歷史本體變成•己卯五說(增訂本)實用論》《論語今讀》《歷史本體變成文化》《雜著集》,第一部集中、完整今年,三聯又重新集其討論中國思想變遷的《中國思想史論》三書。 ——李澤厚最負盛名的《中國思想史論三書》,曾在20世紀80年代新啟蒙思潮下,提供了中國思想文化研究的範式變革,對中國思想解放以來改革開放,產生了後續影響。三書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跨度上繪畫中國思想的嬗子歷程。論說先秦至明清各種思潮、派別和人物,構擬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其次由古入今,以革命與改良為視角,精細解析近代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的思潮與人物,歷數「五四」以來的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在「救亡與尋找」的雙重變奏中,探索未來道路。他以思想介入歷史,又以歷史意識為基礎,探尋中國人“古今之所壹也”的精神指歸,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影響的思想命題,如“巫史傳統”“實用理性”“樂感文化”“救亡壓倒啟蒙”“西體中用”等。時代代表性的人物,而不是在包羅萬象各色俱全。 ——李澤厚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