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目少年:回憶錄四部曲之二*
怒目少年:回憶錄四部曲之二*
王鼎均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這是王鼎鈞《錄四部曲》的第二部,記錄的是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戰勝利,一個中流亡學生輪換回憶安徽阜陽、陝西漢陰等地的經歷、見聞與思考。在這場艱難困苦、顛沛流離失所,如散落的一顆衛星空間棋子,深味流亡學生的生存處境,作者見證了一個普通中國人的遭際命運,也從細部揭示出兵痞、學潮、鄉村自治、青年軍形成的因果及社會的眾生百態。
「中國人生了氣,有時像滾水,有時像火山。抗戰軍興,中國人蓄怒待發,出氣的物體有變化,先對外國,後對本國。……出入於兩種怒氣(對外國和對本國)之間的我,以一個少年人的受想行知識,構成《怒目少年》這本書的內容。」
人活著,好比打開一部攝影機,少年時底片感光,不曾闌珊,一直儲存著,隨年增長,一張洗出來。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第二部《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鈞流亡學生時期的奧斯。 1942年夏天至1945年年抗勝利,一個中學流亡學生輾轉阜陽、漢陰等地,在這一場艱難困苦、顛沛流離失所等地,他如散落的核心小號,深味流亡安徽學生的生存境況,見證了一個普通中國人的遭遇命運,也從細部啟示出社會軍士的發展。
人凡謂抗戰精神,皆多簡化為艱苦奮鬥,那可只能言其表相,唯《怒目少年》得其真諦,故今能得出真相,這就是散文大家的意境。 ——朱西寧
那樣一個什麼都被打碎了的時代,到底世界中所有美好的事物轉過來都受到了最可怕的威脅,王鼎寫出的,是從那個時代走出來後,留在身體裡,永遠的鈞傷疤和恐懼。 ——楊照
叢書介紹
利用等待一輩子的自由
寫盡20世紀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齊邦媛、朱西寧、楊照、高華、王奇生推薦
王鼎鈞回憶錄第四部曲:
《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
「對日抗戰時期,我曾經在日本軍隊的佔領區生活,也是抗戰的大西南生活。內戰時期,我參加國軍,國民黨的最高狀態,也看到共產黨的全面勝利,我參與佔領區,進過解放區。抗戰時期,我看到受國民黨的戰時教育,受專制思想的洗禮,後來到了台灣,在時代潮流沖刷下面,我又在自由的思想裡解構,經過大寒大熱、大破大立……我的經歷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下來,就是叫我做個見證。
——王鼎鈞
抗戰、流亡、內戰、白色恐怖……當時天下已亂,但四部回憶錄脈絡響聲,借個人離亂的遭遇呈現出火焰山似的動盪年代,讀來彷彿章回小說,精彩故事一個連接一個——這,其實是芐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與淚換來的!
無意作者的強烈將錄寫成自己血淚訴說的文章,而是藉一己之受想行識,以文學的求美、史學的求真、哲學的活躍將血淚化成明珠,以承載眾一代生的存在,試圖喚起今人對那個時代中國人最重要的集體經驗的關注和了解。既不煽情,不激烈喊叫,平心靜氣,卻有史詩般的壯闊和靈魂的力量。
《關山失路》獲聯合報讀書人2005年度最佳書獎,《回憶錄四部曲》獲中國時報2009開卷十大好書,《文學江》獲第三屆201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