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江湖:回憶錄四部曲之四*
文學江湖:回憶錄四部曲之四*
王鼎均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這是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的第四部。從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撤退去台灣,到1978年移民美國,作者用三個“十年”,從個人的視角感受和記錄了台灣的大歷史和一己的小悲歡。作者親歷的《文學江湖》是台灣風雲變幻三十年的縮影:從五十年代年輕人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驚慌,再到冷戰時期的“心理失眠”,及台灣經濟援助…
「我寫回憶錄不是寫我自己,我是藉助自己寫出當年的能見度,我的寫法是把自己為圓心,延伸半徑,畫一個圓形,人在江湖,時移勢易,一個“圓”畫完,接著再畫一個,全部回憶錄是用許多‘圓’串成的。”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第四部,描述了1950-1970年代的台灣,由文學、政治和特務交織作者所構架的奇妙江湖。的獨特經歷,使他可以在局內觀察理解當年文藝政策執行者的真實關注與具體困擾,也可以從局外洞悉各勢力交錯產生的矛盾緊張,使得看似詭異卻現實的文藝歷史,在書中明白了。作者所親歷的這個文學江湖同時也是台灣風雲變幻三十年的縮影:從五十年代窮人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恐慌,再到冷戰時期的“心理失眠”,及台灣經濟政權、“反攻大陸”的宏願成為笑柄之時無奈地選擇落地生根……
王鼎鈞具備了局內、局外雙重身份,他可以在局內觀察理解這些文藝政策執行者的真實關注與具體困擾,也可以從局外洞悉各勢力交錯產生的矛盾緊張,唯有同時提供局內局外視角,看似詭異卻現實的文藝歷史,獲得機會明白。
——楊照
《文學江湖》一書,既是為歷史做見證,也給我們啟示和教益,讓我們知道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過去二十世紀所經歷的痛苦和所懷抱的夢想、。 ……從本書中既可窺見這三十年世事人情和時代潮流的演變,也能感受作者對國家希望命運、歷史教訓的獨立思考,是一份歷史和人文價值的個人總結。
——高華
叢書介紹
利用等待一輩子的自由
寫盡20世紀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齊邦媛、朱西寧、楊照、高華、王奇生推薦
王鼎鈞回憶錄第四部曲:
《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
「對日抗戰時期,我曾經在日本軍隊的佔領區生活,也是抗戰的大西南生活。內戰時期,我參加國軍,國民黨的最高狀態,也看到共產黨的全面勝利,我參與佔領區,進過解放區。抗戰時期,我看到受國民黨的戰時教育,受專制思想的洗禮,後來到了台灣,在時代潮流沖刷下面,我又在自由的思想裡解構,經過大寒大熱、大破大立……我的經歷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下來,就是叫我做個見證。
抗戰、流亡、內戰、白色恐怖……當時天下已亂,但四部回憶錄脈絡響聲,借個人離亂的遭遇呈現出火焰山似的動盪年代,讀來彷彿章回小說,精彩故事一個連接一個——這,其實是芐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與淚換來的!
無意作者的強烈將錄寫成自己血淚訴說的文章,而是藉一己之受想行識,以文學的求美、史學的求真、哲學的活躍將血淚化成明珠,以承載眾一代生的存在,試圖喚起今人對那個時代中國人最重要的集體經驗的關注和了解。既不煽情,不激烈喊叫,平心靜氣,卻有史詩般的壯闊和靈魂的力量。
《關山失路》獲聯合報讀書人2005年度最佳書獎,《回憶錄四部曲》獲中國時報2009開卷十大好書,《文學江》獲第三屆201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