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最大罷免
台灣史上最大罷免
簡端良
有理文化
2025年7月25日
庫存不足:剩餘 2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我還沒講完,手都還沒放鬆,急忙就來了幾個人,前面也來了幾個人,在我後面拉,我就知道大概要趕出去了,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不要跌倒,我一定跌倒。不是說會暫時,或者不要害怕什麼的,但是,我絕對不要在你前面倒下。」
——花崗國中教師「葉霸」葉春蓮(摘自教材訪談)
「既然我們生在這塊土地上,就有責任守護去它。這責任,不是仇恨,罷免是為了下一代,不是為了發洩很多情緒,從這個角度出發,旁枝末節就不必要太計較了!……民主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眾人之事。我們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一群願意往前走的公民。」
——明道大學退休校長陳世雄(取自書籍訪談)
2025年1月,台灣爆發近代民主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浪潮,從立法院的法案對抗、朝小野大的憲政僵局,延燒至全台街頭。捍衛政治風暴不僅發生在政黨間,同時公民社會中迅速蔓延:遊行起罷免案同時展開,逾百萬人連署參與,女性、素人與基層行動者,站上了民主最前線。
防護運動是怎麼發生的?參與其中的人都在想物品嗎?
百萬人同時行動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台灣史上最大罷免》完整回顧大罷免浪潮迄今的軌跡。書中記錄了罷免潮的歷史發展與法政背景,更深入與基層,訪問第十二位參與罷免行動者,讓相關者說話。相關者包括花蓮國中教師「葉霸」葉春蓮、通靈少女劉柏君、教育家陳世雄、出家法師釋定、南投罷免團體領銜人阿美⋯⋯看著這些平日無交集的人,如何共同身體力行和實踐他們心中的公民責任。
他們不是職業政治,不是社運老將人物,就是你我身邊最普通的人。老師、校長、家庭主婦⋯⋯
他們用樸素的語言,說出深刻的道理;他們用平凡的身分,做出不平凡的選擇;他們用真實的行動,塑造什麼叫「公民」。
全書分成三部:第一部記錄罷免浪潮的完整內容、制度背景與事件變化;並收錄學者專文與關鍵,分析罷免作為民主工具報告的潛力與危機,以及抗擊大罷免浪潮對於台灣民主發展的意義。第二部以深度基層人物報道,訪問十二位行第三部則力圖為這場台灣史無前例的公民運動,納入當代文學創作者的觀察視野;特別邀請不同世代作家從參與者的角度,為守護時代運動留下一個見證的見證。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採訪的公民課本,透過調查、還原、記錄,呈現出課本上的「民主」二字走進現實時代,會是什麼樣子。
簡端良
東海大學哲學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中台灣教授協會建築學
何明修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晟
本名吳勝雄,世居濁水溪畔彰化縣溪州農鄉小村莊。溪州國中退休教師,教職之餘兼事耕種,致力文學創作。
許明珠
國立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張逸品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語言教學中心副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潘小雪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榮譽教授
劉芷妤
小說家,作品有《樂土在上》、《女神自助餐》、《迷時回:無糖城市漫遊指南》等。
鄭政秉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金系教授,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思與言》雜誌前總編輯
蕭新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羅氍嘉
1985年生。台灣新聞碩士研究所。在資本市場討生活,寫點詩,寫點散文。出版過幾本書。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