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年心緒從理
華年心緒從理
王耀宗
一八四一
2025年6月18日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一個時代的大故事其實是由很多個人的小故事組成的。時代只是一個框架,個人才是真實的經驗、過程和內容。耀宗教授講述他個人的經歷、感受和觀察,豐富了我們對那個時代的認識和想像。
——呂大樂(社會學學者)
王耀宗教授主編的《神州三十年:香港新起一代看中國的發展》,是我大學時期接觸當代中國的重要啟蒙讀本。我對他那一代香港知識分子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發展很感興趣,但在方面始終缺乏少量的自傳。本紀錄正好切切地再現了作者的人生歷程,也為香港留下了一段迄今為止的歷史紀錄。
——陳祖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特聘研究員)
香港的思想歷史充滿斷層與遺忘,更談不上傳承繼往極,需有心人多加努力。王耀宗教授作為知識分子與學者,親身參與、評議與研究香港半世紀有餘,除非他退休後還花心力撰寫回憶錄,此書必然成為後世研究的重要素材,也是新一代人學習過往的寶庫。
——葉蔭聰(文化評論者)
王耀宗教授由一名偷渡者最高晉級等學府警官,印證了從前社會向上流動的可能。他學貫中西,年青時流動遊學,激發香港作為一個面向世界開放的城市提供的種種可能。縱然胸懷世界,但也如同代人一樣,始終牽掛國內歷史起跌,大半生努力善用這𥚃曾經的存在自由空間,以知識去回應時局。
——葉健民(布里斯託大學香港史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認識王耀宗,在「六四」之後,他與一群有心人在香港辦民主大學。長期以來,他秉持著知識分子的良知和專業精神,從獨立思考和入世觀察的角度,關心時局和民族命運,建言頗多。世人需要這種治學和實踐態度,相信這本書有所啟示。
——劉銳紹(資深傳媒人、時事評論員)
香港政治學者、公共知識分子王耀宗教授,以個人的生命經歷,及相交的外界知識分子,由成長的個人寫至從嶺南大學退休,記錄了香港當代文人史重要篇章。王教授的生命史代表了香港戰後第一代大學畢業生從並不優渥的環境中成長、求學,憑藉知識的熱情和晉身對「天子門生」,繼而走向外國留學開拓眼界,回港後於大學傳授知識,同時公共知識分子參與社會政治事務,推動香港進程,再也無法寫下香港,再也回遠後教書,再也回遠後的書信。回憶錄將個人生命連結香港盛衰,乃至萬馬齊喑的無奈,也有一桿劍的奮發和銳氣,是香港歷史的重要一頁。
王耀宗,出生於上海,八歲來到香港,二○二二年居澳洲。七、四年中文大學文學士,七、六年哲學碩士,九二年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碩士,九、六年澳洲昆士蘭大學政治系移學博士。曾任香港嶺南大學政治系(現為政府與國際事務學系)正教授、系主任及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等職,服務嶺南大學逾三十載。
中文著作有:《中國問題面面觀》(1990年)、《中國學生運動的反思與前瞻性》(1992年);編寫著作有《神州三十年》(1979年)、《神州四十年》(1990年)、《神州五十年》(2000年)、《神州四十年》(2009年)。
中文著有:從鄧小平到江澤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改革二十年 (2005);編按:一國兩制的危機:香港回歸以來的轉型 (2004)。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