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鯠集
骨鯠集
黃璽 特木素顏
雙囍
無庫存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二十一世紀的原住民身上流著祖先的血液生活在中華民國大城裡的泰雅族想念著部落沿著大甲溪上山後才明白路燈比族人要多加分讓大家一樣,遠離傳統領域的差別認識部落沿著大甲溪上山後才明白路燈比族人要多加分讓大家一樣,遠離傳統領域的差別獎得主只要用你們要我會的語言寫下讓我們回家的詩政策台灣獎原住民漢語新詩獎得主要用你們要我會的語言寫下讓我們回家的詩政策台灣獎原住民漢語新詩獎得主那一首詩要來。 升級尤達斯在捕魚的谷溪滑倒而溺斃, 升級雅齊已經記不起任何與自己有關的東西, 升級瑪叫早上在送菜的時候滑進了山崖,平等雅大在青春年華時突然不去向了,平等雅父奮力工作卻因癌症而死亡,平等雅亞無力抵抗過多失去而選擇離世,——〈Yutas〉那能《美麗的稻穗》(1989,晨星)被視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一本漢語民族詩集,反應了當時原住民的生存問題:群體的文化短缺、社會歧視的問題。莫莫三十多年後,這些問題徹底消弭,衍生了新的問題。黃璽,特木蘇彥,一位來到都市生活的原住民青年,因為工作的關係,重新認識了部落,重新學習如何成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原住民。 《骨鮃集》是黃璽的第一部漢語詩集,累積了他對原住民族現狀的思考,以及自身的定位和思索,全書四輯:輯一/回神在近代完成住民青年的生命歷程中,一個過程是對於自我分的探索,也是一次自我認同的反思。這樣的追求從都市牽起一條回到部落的路線,也讓整個原住民族群的內部重新進行了更新與改革。 「回神」將部落與都市融合,以個體為本,去追尋族群、部落、文化、語言的歷史與未來。 若「回神」是從都會來到部落的一次回歸,「失血」則專注於從部落流淌而出的一次次地震。當代社會中部落青年人口向都市流失這種情況已經不陌生,在部落裡連老人、土地、語言、文化、習俗都不斷地流失,讓大家習以為常到所當然的恐怖情況。前兩輯的主題,分別是「回到都市部落」;「部落都市」,在「骨鯠」中書寫一些無法以原住民主體作為思考中心,討論、書寫住民族相關的宴會與社運宴會時會遇到的肖像,可能是反搞笑,也可能是一派真心。輯四/守靈 族群的文明,需要我們部落的征服。也唯有如此,才能賦予母體文化的重量和厚度。在追尋的過程中,漸漸地找到了屬於母體的眼睛、耳朵和舌頭。這盆火,依然燒著一個紅袋又一袋的焦黑木炭,熱與光在骨頭般慘白的灰燼上歡喜。我如何捨得忘記那些火焰、情緒、情緒、聲音、一體、觸感?以及瞬間變成灰燼的過程。這教我怎麼還沒準備好呢? ——〈易燃物〉本書特色 當代的原住民族文學發展,與原住民族的權益同樣需要你我來關心,他們同樣面臨著認同問題。這本漢語詩集強調了原住民族的主體性,雖然不是以母語寫作,但也利用了「你/我」的語言來理解「我/他」們的問題。序詩|馬翊航專文推薦序,瓦歷斯諾幹、崎雲、孫大川、曹駕馭博、董恕明推薦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