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中國:鄧嗣禹回憶錄
重訪中國:鄧嗣禹回憶錄
鄧嗣禹
三民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來自兩個世界的眼睛
一位美籍華裔教授的文革中國觀察
「我忍不住流眼淚,可能是因為回到闊別二十四年的祖國而興奮,也可能是因為恐懼——我的朋友們警告說,我可能會被中國共產黨扣押。」
鄧嗣禹清末出生於湖南,畢業於燕京大學,抗戰爆發後赴美留學,因戰事期間短暫返回國執教,此後一直留在美國工作與生活。
中共建政以後,與美國陷入困境。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為了拉攏中共關係對抗,造訪大陸。此後許多華裔美籍知識分子紛紛返回大陸探親或旅遊,鄧嗣禹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事隔多年,重新踏上故土的他心裡滿是忐忑。在美國傳統的「文化大革命」情節相當令人不安,代表舊傳統的建築與文物被大量破壞,也有人說知識分子被批鬥與迫害。雖然這些流言虛實難辨,但橫立在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間的隔閡幾乎無法讓人證實或證偽。因此心懷傳統消失殆盡(以及已可能被中共扣押)的恐懼,他鼓起勇氣「重訪中國」,就為了親眼看看文革的真實樣貌。
第一次訪問是在文革的1972年,他從香港進廣州,去過杭州、上海、北京等大小城市,以華僑的身分,非美國人的身分,接受各種養老和行程安排,見了舊時的師友、親人,也以教授身分做了學術交流。他除了記下所見所聞,也不斷回想起過去的中國,以及現在生活正著的美國,將他的兩種生活經驗與身邊的「新」中國不斷相互比較。
而第二次拜訪文革已結束的1978年,匆匆一瞥,與六年前又發生了不一樣的感受。
鄧嗣禹提筆記下的「重訪中國」,原稿是英文,明顯是為了向當時還在霧裡看花的西方世界,介紹文革發生後的當代中國樣貌。因此本遊記可說是傳統的中國與現代的美國,兩種世界觀綜合後的寶貴歷史。
書中並收錄了鄧嗣禹1946-1947年在北京大學教書,以及1956年訪問港澳始末、1985年三度「重訪中國」的相關記述。
★★鄧嗣禹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前輩,費正清第一代學生,研究晚清近代史有一定份量。本回憶錄提供了1970年代第一批自美返中學者對中國的印象,公正少見的記錄。譯筆流暢,對近代中美學術交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國民歷史文化學社社長呂芳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