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從空氣殺人事件談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集團案例的教訓與省思

從空氣殺人事件談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集團案例的教訓與省思

JF圖書| 季風書園

布克文化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20.00
定價 售價 $20.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關註消費者權益,揭露集團案例,
激勵企業履行責任,
更建構公平、安全的消費環境。

台灣在經貿發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國際聲望大幅提升,然而,消費者利益卻長期受到重視。

身為媒體工作者,藝術家發現團體訴訟在社會中總是被邊緣化,相關討論短暫出現後便迅速消失。

消費者普遍選擇了遺忘,寧可相信不幸的降臨不會在自己或身邊的人身邊,卻忽略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道理。

當不公義發生時,若無人發聲,企業紛紛承擔責任,消費環境也難以改善。

本書全面解析台灣多起重大消費難題與群體訴訟案例,探討消費者如何監督企業,避免公安事故與不肖消費的傷害。

當企業未能履行保障社會責任時,當政府對消費安全缺乏積極作為時,消費者又缺乏自身權益?這些問題正是本書試圖解答的核心。

參與團體的消費者保護團體,經過十多年的深入訴訟,仍不敵財團強大的法律資源,令人深感不公。

許多事件不知可以透過企業的良善管理與政府的有效監督來避免,但現實往往是企業看準“有錢就是任性”,等到事情出爐後才動用龐大的律師團“和解”,最終受害者只能被迫接受不公平的結果。

本書案例講述了食品安全、公安事故、環境污染等領域,揭露了眾多因企業流失而導致的悲劇,也提醒讀者,信任品牌與企業並非錯誤,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當發生事故時,企業的處理態度與社會責任,將決定消費者能否真正獲得公平對待。

作家們渴望一本書能編碼法律與制度,但希望改變這本書,讓更多人認識到消費權益的重要性,促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鼓勵更多消費者勇敢發聲,為自己的權益而戰。

本書的最終目標並非立於不敗之地,而是期望建立一個更值得信賴的消費環境,讓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能善盡保護消費者的責任。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抗爭,但每位消費者的覺醒,都是改變的開始。

推薦人律師 呂秋遠 資深媒體人張欽 監製

自我是一位媒體工作者,長期關注許多社會各界及經濟發展,特別是,台灣近年在各項經貿發展卓越與國際地位聲勢提升之時,反觀台灣「消費權益」卻依然不怎麼被重視,有關此類的立場和發言都被擺在最不顯眼的手勢,大家討論一下便急速消失。

只能說,台灣消費者都是善良並健忘,寧可蒙上雙眼,希望相信各種不幸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己或周圍的人身上,但常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有些事件還是靠大家的力量記取教訓並監督業者改進,才能讓企業和消費者雙贏共好。

記得,一開始起草撰寫本有關「團助」公益動物的書,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充滿了高昂的鬥志和自我期望,希望讓群眾消費者更多地了解台灣重大團助案件,最重要的是,促進台灣民眾對於消費者權益能夠更加重視。

但是,當我與朋友討論和熱血分享此動物園時,往往得到的回應是,為什麼要寫這種「敏感的大象」的書?在台灣,「團」是很吃力又不討好的動物園,得罪某些特定的大財團怎麼辦?這些財團律師最難惹,不怕被告嗎?

原來,我那自以為是熱情的公益精神,還是需要面對現實的考驗和挑戰,立足事實陳述的內容,只是期待更多消費者能夠多加關注自身安全或讓企業保衛安全的書,作者本人還要擔心會防禦?百思不得其解。

消費者權益的表達和訴求,本應理所當然,但廣大朋友的關心卻提醒我,台灣有很特別的價值觀和風向球,當然,我並非深具偉大的情操和理想,旨在改變法律條文或判決,只希望集合有心的專家和朋友或各受害者的受害者,共同用各種方式去激蕩不同方面的人、事、物來改進架構。

同時,提醒我們不要忘記不幸的案例,在未來如何能夠避免並讓消費者享有安全生活和環境的權利,企業經營一定要盈利才能夠永續經營,但同時也保障消費者的義務和良知。

再者,不得不說,參與團伙的消基會是集合了各領域專家學者的義務,其精神令人敬佩,有時一個團團打下來可能要打十多年,先能運用少的費用有足夠可憐,再加上多少專家共同履行義務大量的時間和體力,所得到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綜觀來看,真正受害者的權益在福利後是否符合大眾對公平正義的?這些期待資訊在網路上都公開透明,大家可以查看並查看公益思索。

台灣在國際地位已佔據一席之地,反觀一些企業主和政府單位對待國人消費權益卻如此重視,好像有些企業看準“有錢就是任性”,真的出事再請律師團和受害者或相關單位似有若無的“溝通”,有時候消費者(受害人)根本是被迫接受不合理的對待。

請問,如果一個人在公安意外中被全身燒傷後,必須再次無法工作賺錢、無法自行出門、受到面部異樣的眼光、家人痛苦的生活著,人生被意外破壞從而改變了,還要質疑是否要求高額賠償金額,請問這樣的價值怎麼評估和計算?

其實,我和我的朋友在這本書某些案例中,也是受害者之一,胖達人麵包吃了不知道有多少?多少餐飲店、小吃攤,吃進了多少黑心?隨便一問,參與亞力山大的會員,有多少是你、我的朋友?再者,誰沒有去KTV歡唱過?你覺得以後車子如果停在停車塔會有問題嗎?被污染的如果土地就在你家附近,不怕每天用的水被污染,還敢用放心嗎?

是否在相信大品牌和大企業之餘,卻換來如此不安全的公安意外或我們無良的黑心食品? 目前或許還沒有發生意外或造成病痛在身上,但能確定如果再來一次或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都還能夠幸運的置身事外、安然無事嗎?

這本書的案例告訴我們,許多經營者意識到或無意的忽視或不遵守法規,到頭來報應的時候未到,不是不報,也反思各有關東南亞法律的問題,因為法律是影響和保護民眾的基石,如果連起來宣傳保護民眾生活的安全都無法形成,那台灣的消費權益不是開倒車嗎?

法律千萬不能在進步的社會中,淪為脫罪的條文!期望台灣的法律可以站在大多數消費者立場,不要亂搞文字遊戲,成為某些權貴的特權,雖然這是一段漫長的漫長,但大家仍滿心期待台灣的消費權益能愈來愈進步,企業經營能深具使命和良知。

但常台灣的團體案例,讓無辜的再次受到消費者傷害,事件處理程序時間冗長,令人全身心疲憊,所有案件總在調查後發現,其實只要企業多用點思維和遵循法規,最重要的是持著良心經營企業,在危機時刻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才能夠得到大眾尊敬。
而不是等到出事後,以高不可攀的姿態或依恃政商關係,草草處理爭議後的消費權益,讓我們守法、善良的人民救助無門,反而是助長不良企業發展,這樣合理嗎?

另外,任何團體行動,最終目的都不是要造成受害者和企業對立,而是期待造就更值得尊敬和收穫的企業,讓事物在一起更美好,這不是口號,而是必然。

並非期待出一本書就能帶動什麼大漣漪、大進步,而是只期待更多的企業在經營收益之餘,同步善盡保障消費者權益,而不是被金錢遊戲和各式政商等關係而蒙蔽良知,企業有的確實需要修飾,就像化妝一樣,適時化妝讓人愉悅和形象,但過度的化妝修飾卻拙拙和俗氣。

最後,希望大家不要再發生不幸的重大事故或意外事件,大家共同努力推動,台灣消費者權益更加完善,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後代子孫,很榮幸撰寫此書,這是從事媒體工作者深具挑戰性和有意義的事,並再次感謝本書所有作者及團隊,讓為保障未來子孫和美好土地而努力,希望創造源源不絕的社會力量,圍繞在我身邊正向我身邊。

陳家詡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