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執著
中國的執著
野島剛
今週刊
庫存不足:剩餘 4 件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中國,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
但隨著中國的強盛,其所呈現的世人的面貌卻愈來愈令人匪夷所思。
數年前,世界各地開始感知中國的異變。
會有這樣的改變的最大原因,探究起來則非「台灣及香港問題」莫屬。
1997年英國回歸香港,縱使香港開始實施「一國兩制」,然而自由與民主對香港來說,卻是蠟燭風中燭火般幾乎快要了。
,中國軍機如今擾台成為日常,日美峰會與G7高峰會也提及「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前日本關係安倍晉三更大聲疾呼「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
2014年,台灣的「太陽花學運」與香港的「雨傘運動」確切發生。俄羅斯烏克蘭更重新提醒了世人,台灣香港因中國崛起所承受的壓力,代表著什麼意義。
▋「昨日香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無論是台灣還是香港,在十年前都絕對不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然而,東亞政權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2年開始掌權後急劇改變,台灣及香港的情勢更是急轉直下,香港底層民眾走上街頭控訴,台灣民眾則拒絕與中國打交道,國際上台港相關新聞幾乎都是頭條報道。
在香港發生的狀況表明,即使弱小者只是陳述正確的事實,其正確性也因強者的執著而被輕易踐踏,這也是烏克蘭正面臨的情況。那麼,我們怎麼能斷定「昔日香港,烏克蘭今日,明日台灣」,不可能發生?
▋認識中國,從台港開始「如何面對中國」,這個問題近來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最大課題」。許多國家不斷提出這個疑問,而問題的答案正逐漸浮現:不是被中國消滅的「香港化」,就是與中國保持安全距離的「台灣化」。
中國已經是世界國力排名第二的國家,但在習近平邁入史無前例的第三次任會後,讓人不得不認為國家以錯誤方式,鍛鍊自身之強大。
也有一些論點認為平白無故不宜與中國為敵。但這些觀點,只能建立在中國是個可信仰的鄰居與夥伴的前提上。
台灣對外的窗口機構,用的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中國都不打算承認。中國讓冷卻興起酷的策略:除了接受與中國統一之外,沒有別條路可走。一直以來,香港都被稱為「一國兩制的樣板」,而台灣睜眼地目睹了香港的破壞。
要得到解答,必須深入探討「中國香港」這個國家的本質。本書台灣及兩地出發,為讀者呈現中國的真正面貌。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