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

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

班納迪克.安德森

衛城出版社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38.00
定價 售價 $38.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貫穿超過二十年的思想精粹見證人文經典《想像的共同體》誕生班納迪克.安德森從被殖民經驗再探尋主義的起源從世界了解東南亞,也從東南亞了解世界 ★東南亞殖民經驗、民族起源主義與發展的時空格局 ★ 體現了自身經驗、集體主體性發展過程中,繁復幽微的樣貌 ★ 以比較的視角、文學的解構,對東南亞主義提出了深刻的批判★透過比較的幽靈,重新探討東南亞區域研究與民族主義理論一部波瀾壯闊的比較史,將民族延伸為想像的共同體。而這次,圍繞著「比較的幽靈」視角,安德森旨在讓我們思考被原住民經驗中的不安與反抗! 一九八三年,班納迪克.安德森出版了《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播》,轟動人民文學界的哥白尼革命。這本書徹底改寫了學術危機,重新界定了對我們民族主義與民族認同的認識,影響及廣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 事實上,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其理論基礎,與他的東南亞研究分不開。安德森去年五十八年進入康乃爾大學東南亞課程就讀,最初以對話為研究主題。除了馬不停蹄的研究,他也親身經歷了七十年代東南亞各國動盪的局勢。安德森從東南亞研究出發的視野,使他能夠以非西方觀點思考,最終提煉出《想像的共產主義》中普世的民族理論。 本書完成於《想像的社群》出版後十五年,旨在為《想像的社群》的延續補充,也是安德森中間二十多年來不斷驗證和反思理論的成果。如果說《想像的社群》現在是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那《比較的幽靈》則可以說以一種方式,呈現了一個又一個東南亞被取代的經驗中,那些與文化架構,同時新的的民族意識亦浮現的時刻。安德森在書中不斷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作為曾被殖民的一分子,我們一方面關注帝國的歧視、殖民者的剝削,另一方面又從殖民主義的觀點中重新認識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化,甚至是政治認同,而種族的、雙重的方位,是民族作為想像社群的起源。 何謂「比較的幽靈」? 「比較的幽靈」其典故出自於防疫民族英雄荷西.在黎剎的小說《不許犯我》(Noli Me)這本小說中,主角在他自己被殖民的家園以及殖民母國的視角中產生了一系列心境上的變化,尤其是指一種暈厥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則在源於一種雙重視角:一重影響殖民者的角度,而另一個重以被殖民者的角度,一旦感受則在雙層的故角造成心陣鏡頭,以令人心陣的鏡頭中戴上這個角色。安德森將這種暈厥的感受用來借喻為殖民者或被殖民者兩造對無法認同與理解自身部落上,再以愚人的方式看待。 【第一部民族主義的深化發展過程】 本書的第一部分,形同延伸並補充了《想像形成的共同體》。在前書的基礎上,安德森進一步探討了更多影響民族性、民族主義認同的因素:包含物質的、制度性的,與抽象概念層面上的。安德森分析了民族這種集體主體性的形成,特別是個人如何成為民族「連續體」中的一員,例如透過報紙、人口普查、選舉主義、政治參與等,並最終影響了這個「連續體」的樣態。 有意義的是,在官方民族主義的簇擁下,安德森也具體探討歐美國家所建造的紀念碑、先賢祠、陣亡戰士公墓等一系列非常具具主義風格的標誌,以及背後設定的動機。除此之外,安德森也敏銳地觀察到二十世紀以降,逐步走入全球資本化的時代中,遠徵民族主義迅速崛起的現象,特別是在流放中形成的民族基礎,從包含二十餘個邊界,到當代工業中斷其時代的左右。 《東南亞:國家研究》安德森在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在數個東南亞的人物、時刻與場景。 濃鬱是東南亞被殖民歷史中、主義民族發展的幾個時空切片。 尤其特別的是,安德森引用了大量的東南亞文學作品,闡述了他對東南亞各地民族意識啟蒙的觀點。包含二十世紀的東南亞爪哇「至善社」(土耳其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台灣的文化協會)短片人蘇托諾的人生錄回憶錄,安德森初步解讀被殖民的深層文化經驗。其次是兩本十九世紀對話民間文學著作《真提尼》與《蓋洛可傳》,安德森以此兩篇文本呈現當時的爪哇傳統,塑造這些文本的作者如何戲弄與挑戰舊權貴階級。而安德森對東南亞文學的訴求底蘊,更可以從他的小說分析菲律賓民族英雄黎剎的《不許犯我》中窺見一斑。不僅從設定中看出他防範人對自我民族的想像當今,也從譯者對民族想像的錯誤時代設定。 同時來到二十世紀後半,安德森提及東帝汶的獨立問題,也詳細論述泰國如何在六十年代依賴越戰,使經濟獲得快速發展並形成“大榮景”,首先讓七十年代新興的中產階級,涉足在社會上既扮演中堅分子,另外,安德森也發揮了他對歷史材料的掌握和對當代防疫政治的一手批評,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美國人民【第三部東南亞:比較研究】 在本書的第三部分中,安德森從東南亞諸國的政治發展做一個整體性的比較研究。這部分內容涵蓋東南亞的選舉,例如泰國、菲律賓、對話各自是如何開始國​​家體系的選舉並組成立法機構;東南亞獨特的“亞洲”奇蹟發生的條件,例如這些都歷經教育改革的國家失敗與人才流亡海外等情況,更雪上加霜還各包括國領導政府對於資源的腐敗、短視近利,甚至是“不愛國”,以至於在冷戰期間迅速走下坡國。同時,安德森也討論了東南亞各地間父母或少曾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共產主義,以及在共產勢力之後被瓦解存的那些激進思想和勢力。值得一提的是,安德森也思考了「大多數」與「少數」族群在東南亞的政治發展中所代表的意義。 【第四部還剩下什麼? 】至於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安德森再次將視野從東南亞擴大到全球。哈布拉多),從文學的手法探討東南亞的被殖民經驗以及民族與文化的精神。雖然人們常常認為「自己所屬的國家民族一定是善的」,但這種良善的源頭到底是如何到來的?安德森用即時辛辣批評的筆法,討論當代民族良善的想像現在的生者、未出生者,甚至是死者這三類群體所關心的。最後,安德森也對民族主義情感中,有關於民族良善的迷思提出了深刻的反省。本書特色 1. 台灣雖與東南亞諸國同在亞洲,也同樣有被殖民的歷史,但被殖民經驗又極為相異,使我們對東南亞的歷史與政治普遍了解不多。然而,柬埔寨由安德森的引述,這本書讓我們認識東南亞的被殖民經驗與反殖民想像。事實上,在閱讀本書時,許多時候也令我們聯想到台灣自身的歷史(例如日治台灣時期的文化協會,和荷蘭殖民時期的至善社)。 2. 安德森雖然早年以《想像的共同體》出名於學界並進入一般大眾的視野,鮮少有人知道“作為民族想像的共同體”這一認知其醞釀與延伸應用的過程。而《比較的幽靈》正好可以填補這塊知識塊的空缺,讓讀者深入了解安德森的理論,進而看到人文科學如何實際運用於國際比較政治與區域研究。 3.安德森的學術地位無庸置疑,但從閱讀本書中,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傳統社會科學的關聯分析路徑,而是以文學敘事的手法,層層剖析東南亞文學作品、神話、戲劇作品,進而闡述、象徵東南亞而安德森的筆鋒時而辛辣、時而幽默,尤其他善於以比喻、象徵的文學寫作手法嘲諷的西方文學寫作手法。 4. 讀完本書,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東南亞的被殖民經驗,與二十一世紀的「奶茶聯盟」反抗的歷史-奶茶聯盟是二○二○年首先由泰國、香港、台灣網友發起的一個網路社群運動,後來演變成在東南亞諸國遍地開花的主權抗爭活動,主要以網路主權的方式並對抗極權統治的方式。 5.吳睿人老師撰寫之《比較的幽靈》、《語言與權力》兩本書導讀,預期與《語言與權力》共同推出,孩子們期待。 共同推薦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美賢|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特聘教授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員藍適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依首字筆畫排序)人道主義援助在復興與全球化之間,觀念、文字與黑暗傳播了文字的熱情主義。班納迪克·安德森在書中培養慧眼靈和視文學筆觸,促進讀者探索這塑造世界現代的異常動能。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相似安德森在《想像的共同體》中所做的那樣,《比較的幽靈》只是解除了收藏史料或為大眾說故事,反而可以激發我們去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吉原久仁夫/京都大學東南亞地域研究所名譽教授 在安德森的研究中,一個獨特的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擺在眼前,他善於利用文學敘述的手段來解釋那些社會科學的概念。不只是東南亞研究專家對這本書感興趣,那些真正想理解當代民族主義如何影響東南亞人的人,同樣對這本書感到著迷。這是一本相當有說服力的書,極力推薦一般讀者閱讀。 ——小路易士. P.費克特(Lewis P. Fickett Jr.)/前美國動物園官、瑪麗華盛頓大學教授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