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產品資訊
1 / 1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廖瞇

遠流

庫存不足:剩餘 1 件

定價 $23.00
定價 售價 $23.00
特價 售罄
結帳時計算運費

他們的闖蕩與日常瑣碎,有時比大師傳奇更觸動人心
家族書寫╳攝影逸史╳李鳴雕寫真╳沖印產業田野調查

★台北文學獎年金獎★台灣文學金典獎 得主恍惚
繼《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後,睽違五年,又見獨樹一標之作

「對我爸媽來說,照相沖印是他們一輩子的工作,
而這輩子的工作剛好也沖印業的歷史。 」——廖瞇瞇

▌靠彩色沖印技術養大的女兒
▌竟對爸媽做了一輩子的工作一無相似
「晚餐過後客人少的時候,一邊聽收音機一邊修片。他不急,一張來,眼角的皺紋,臉部慢慢的法令紋,那些細紋需要銳利的眼睛,穩當的手。阿美就不行修片,她的手會。
年初伍台北七十年代,甫退的西門町青年小廖,與就讀大學夜校的宜女孩蘭阿美,同在天母的菱天大樓上班,彼此結識、相戀、結婚成家。 之後憑藉在菱天習得的色彩沖印技術,闖南走北,方便手工放大的小工廠,頂下高雄的沖印店,趕上台灣彩色快速沖印連鎖店興盛時期;其間短暫轉行種植香菇,遠赴中美洲多明尼加試身手…
小與阿美闖一路拼搏,養活成果。廖瞇眼訪談田調,記錄爸媽胼胝足的歷程,寫下自己的歷史。當年燈下修片的身影,打相片機器嗡嗡的聲響,俱化作女兒筆下文字的骨與靈魂。

▌與張才、鄧南光並稱「攝影三劍客」
▌從少年修片師到創立沖印王國的李鳴雕
「今年四、六年,李鳴雕在衡陽公路中美行時,本名鄧騰輝的鄧南光,同時有同一條路上開設照相器材行,名為『南光』。張才的『影心』照相館位於延平北路上。看著『南光』『影心』,『中美』,名字似乎反映了老師的背景人物。」
三叔公李鳴雕原是從學徒做起的修片師,並因此接觸攝影。之後歷經戰亂,遊歷於廣東、香港九龍,累積了東南亞名人歷。戰後返台,李鳴雕以〈牧羊童〉等為人所知,與張才、鄧南光並稱「攝影三劍客」。憑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創立新中美,代理日本三菱相紙、軟片,之後成立菱天,再於快速沖印機引進後擴展為擁有兩百多個連鎖門市的“三同時上彩色沖印”。
李鳴雕,是回溯小廖阿美生涯時一枚輝亮的名字,是台灣照相沖印產業的時代印記。李鳴雕與小廖阿美參差對照,拼貼照出產業的發展軌跡。

▌還記得消失在巷口的彩色沖印店嗎?
▌記述台灣照相沖印產業興衰史
「以前洗照片沒有門市,只有工廠,全台灣的底片都要寄到台北沖洗。『不急的坐火車,急的坐飛機,洗成照片再寄。』從之前快速沖印機,後來洗照片重組好幾台機器,每台機器都很大,一家公司有好幾個部門,上百人。」
柯達、富士、柯尼卡等多家軟片廠牌爭鳴;「它抓得住我」廣告宣傳詞響亮;照相館裡,一卷三十六張底片洗出後,小心翼翼一張張裝進附上的小相本;加洗時,用蠟筆畫正字……。彩色沖印曾經如此深入我們的日常,數位時代即將到來卻又迅速消失,留下滿載共同記憶卻未曾被細細的逸史。
攝影不只是創作,更是生活紀錄。本書訪談對象,除了小廖阿美,還涵括照相沖印產業不同時期、上下游各相關從業者,這些人大多不擁有攝影專業,大量沖洗的照片不屬於藝術殿堂,「但這些對別人不一定有意義的照片,我們卻會看著它笑、看著哭。」

書籍特色
✸ 平實中見親密情感的家族書寫
✸記述時代夾縫間的庶民拼搏史
✸ 勾勒歷史洪流下的攝影家圖表
✸ 爬台灣沖印產業的發展軌跡

名家推薦
朱和之 │ 作家
阮鳳儀 │ 導演
許巧葳 │ 小說家
陳佳琦 │ 嘉義市立美術館長、攝影評論員
陳珊妮 │ 音樂人
黃宗潔 │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鄧九雲 │ 作家
盧鬱佳 │ 作家
簡永彬 │ 攝影文化工作者

查看完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