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作品,宛如一張通往不同時空的門票,
提示“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前往何方?”
提示“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前往何方?”
這是一本致敬台灣藝術史的書,
也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島嶼藝遊。
從繁華市街到小鎮鹽地,從古蹟建築到日常光影。
台灣畫家「藝術蝦」讓你我看見──
「藝術,不僅是個人情感的表達,也是生活記憶的大象。」
本書特色
●不只是藝術史,而是沉浸式的「歷史旅行」體驗──
「如畫的風景」,現在還在嗎?以「旅繪」見長的台灣畫家藝術蝦,別從歷史介紹和實地讀者踏查的角度,促進深入了解台灣的美術創作圖表。全書由「歡樂美術史」和「主題式行走」穿插構成,不僅探索過往,也讓人看見當代的風景。
●從1920、1970年代的美術運動,探望社會變遷中的藝術狂潮──
1920年與1970年代,分別是「新藝術運動」、「鄉土藝術運動」風起雲湧之際,也是社會共鳴、激發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 「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將前往何方?」的提問,為藝術創作帶來巨大的能量與養分,塑造出那一代獨特的風景。五十年過去,我們今日的生活場域,又觀看了造型呢?
●用「藝術偵探」的目光,尋找畫筆下的風土台灣—
淡水的河川是哪些建築物?貧瘠的鹽分地帶何以誕生最生猛豐富多彩的畫作?那些「在何處作畫?為什麼這麼畫?」的細節,只有親身走訪才會恍然領悟。書中展開一趟的漫步記行,彷彿大象畫家的寫生傳統;沿路掇拾取的景物密碼,更是有如偵探解謎般的驚喜。
●向名畫致敬!前輩畫家們走過什麼樣的大時代?我們又如何「再發現」今日的風景?本書作者四處漫步走訪,尋找經典繪畫作品的寫生地藝術,並進一步以當代視角同題作畫,致敬〈南街殷賑〉、〈淡水夕照〉等名畫作品。相互對照,塑造出屬於當下的時代風貌。
透過散步,
將今日與過去串連在一起…
過去的故事,就在我們的踏查中,
成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藝術蝦
書籍簡介 從1920年代的新美術運動,到1970年代的鄉土美術運動,台灣藝術家在不同時代的風景中留下了他們的印記:大稻埕的繁華城市街、淡水的河流走廊、新竹的丘陵風景、鹽地的露天畫廊……這些,都得到了上的“景物密碼”。
一名隱於市井的藝術偵探、藝術蝦以作家與畫家的雙重視角近距離走訪,試圖解讀這些筆觸裡的秘密:前輩畫家們為什麼選擇在這裡作畫?在什麼樣的時代下完成了這些作品?從郭雪湖、陳澄波、李澤範、席德進,到被遺忘的女性畫家,藝術蝦沿著他們的風景足跡,不僅挖掘了歷史記憶,更以當下的風景,重新武裝了台灣的風土之美。